日前,《柳叶刀》子刊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1990年~2021年,我国呼吸道癌症(含气管癌、支气管癌、肺癌、喉癌)新发病例从27.5万例增至93.5万例,增幅达240%;死亡人数从27.8万例增至81.4万例,增幅193%。在此背景下,记者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温医大附一院”)获悉,我市近几年呼吸道癌症的发病率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肺癌患者数量最为突出,为市民健康敲响了警钟。
女性患者就诊人数持续上升
据温医大附一院提供的数据,2022年呼吸道癌症门诊就诊人数为17935人,2023年这一数字攀升至20506人,而到了2024年,就诊人数更是激增至23591人。尽管男性患者占比从2022年的51.11%略微下降至2024年的49.46%,但女性患者的增加使得整体就诊人数持续上升。呼吸道癌症病人以肺部恶性肿瘤病人为主,2024年肺部恶性肿瘤门诊接诊22632位患者,接诊138073人次;肺部恶性肿瘤手术3818例。其次是喉恶性肿瘤188例,支气管恶性肿瘤16例,气管恶性肿瘤12例。
李先生今年38岁,去年初因持续咳嗽、咳痰并伴有胸痛症状前往温医大附一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肺癌晚期。李先生说,自己平时基本上每天都维持在一两包的吸烟量,但从未想过会患上如此严重的疾病。经过多次化疗和放疗,李先生的病情虽有所控制,但生活质量大受影响。记者从温医大附一院获悉,该院多年前曾接诊过一名24岁罹患肺癌的患者。
张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妇,44岁,平时注重健康饮食,无吸烟史。然而,2024年初,她也是因咳嗽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肺癌。她纳闷,自己都没有吸烟习惯,怎么也会得肺癌?医生说长期吸二手烟及长期生活在有油烟的环境中,也会患上肺癌。经过手术治疗,张女士目前恢复情况良好。
负离子对肺癌疗养有积极作用
面对日益严峻的呼吸道癌症防控形势,温医大附一院的专家团队进行了深入分析。温医大附一院副院长谢聪颖表示,呼吸道癌症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遗传因素等。其中,吸烟是导致肺癌等呼吸道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她建议,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呼吸道癌症的发病风险。针对高危人群,应推广早期筛查和诊断技术,如低剂量CT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呼吸道癌症。
谢聪颖提到的肺癌高危人群定义:50岁以上,吸烟包年数≥3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被动吸烟>20年;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职业暴露史≥1年,包括暴露于石棉、氡、铍、铬、镉、圭、煤烟和煤烟灰;有肺癌家族史。
专家在研究中发现,空气中的负离子对肺癌的疗养有积极作用,负离子不仅能抑制肺癌细胞,还能够预防肺癌的产生,做到“净肺”“养肺”,是一种标本兼治的自然疗法。“有条件的话,还是鼓励多去户外走走,吸收一些负氧离子。”谢聪颖建议。
谢聪颖强调,呼吸道癌症的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健康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早期筛查与诊断、科研与临床合作以及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呼吸道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市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