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日报:视觉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后正式“上线” “慧眼”在温州张开 望向世界科技前沿
  • 作者:记者 金帅    通讯员单位:新闻中心 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编辑:王嘉慧   字数:1708   浏览:60
  • “慧眼”在温州张开。昨日,由我市高校主导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视觉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1位院士、近百位眼健康领域的重量级大咖齐聚温州医科大学,聚焦“让每个人都拥有光明的未来”开展交流。

    经去年12月底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复,视觉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温州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建设成立,由原省部共建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质性重组。

    作为我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一港五谷”如今被赋予更多含义,其中,全国首个眼健康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平台“中国眼谷”,是温州的一张“睛”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再添新“睛”彩?

    视觉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终身名誉院长瞿佳认为,“中国眼谷”想要进一步有所作为,背后需要有更加强大的科技支撑。“位于长三角地区的三校早先就有着共同申报国家课题、研究生交换培养、学术交流等共建基础,本次申请也是对长三角几个顶级机构的整合。我们凭借原省部共建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一‘入场门票’,经过重重审核筛选,最终申请成功。”他表示,视觉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成功获批,就如同一剂“强心针”,将温州相关产业链的医疗、教育、研究、转化、产业化的“任督二脉”全部打通。

    重组过程中,“非建不可、非我莫属、未来可期”是最频繁被提到的12个字。在昨天的会议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阐述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的重要性与高标准:从国家重点实验室到全国重点实验室,一字之差,意味着实验室由过去的学科导向、行业导向转变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这需要我们把视觉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成为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并更加专注行业‘卡脖子’难题。”

    对照这一标准,视觉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的软硬件不可谓不“豪华”:实验室科研面积合计达2万平方米,拥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科研条件,包括国内最大的眼样本库、局部净化达百级的细胞培养室、冷冻电镜、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脑科学等研究平台,以支撑科研人才实施重大科研项目。一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等国家级科研人才提供智力支撑。

    重组后的运行模式,则从原先温医大的“单打独斗”升级为如今三校的“三方合作”。温医大、上交大、中科大三家共建单位深度融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充分发挥其在近视、眼肿瘤、眼脑互动等方面的研究优势,逐步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稳定共建机制,着力探索视觉健康的“中国方案”。

    “眼健康”作为“健康中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被国家与老百姓关注。“要特别聚焦孩子近视问题、四大慢病的并发症、白内障等防治”“我们不仅要抓小、抓老,还要抓全生命周期全程”“眼睛既是身体的一个重要的器官,也与全身特别是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它也是一个诊治通道。我们讨论一下如何通过脑机接口实现无创治疗”……在昨天会议的学术讨论阶段,专家学者们围绕如何更好发挥三校特长形成“1+1+1>3”优势、造福人民群众展开热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视觉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以幻灯片展示目标蓝图:“未来5年,我们预期建立近视干预关键策略2-3项,重点地区近视发病率降低5%以上;提出盲和低视力干预方案2-3项……”

    这些以视觉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之名立下的目标,也将标识中国眼科医学向世界科技前沿迈出的新步伐。

    记者手记:

    科创“星辰”照亮温州未来

    去年,温州鞋业纳入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泵阀等6个产业纳入省“新星”产业群、数量全省第一;中国(温州)数安港入驻生态企业512家,中国眼谷启用首条亿元眼健康产品产线,国际云软件谷投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从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到新兴产业聚势提能,再到未来动能加速培育,敢为人先的温州在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上跑出了新速度。

    新年伊始,“创新温州”建设吹响冲锋号。视觉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犹如一颗闪亮的星,闪耀在温州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场景”中。向着“在温州看见创新中国”努力,我们期待更多科创繁星,共同照亮璀璨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