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CA)致死率极高,对一个家庭而言是毁灭性的。目前每年约有54.4万人发生CA,其中,近90%发生于医院以外,冠心病是其主要病因。
市政协委员、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吴高俊表示,其主要差别在于CA最初“黄金4分钟”的及时有效救治率。一般来说,急救医生从接到呼救开始到现场的平均反应时间普遍超过10分钟。因此,院外CA最初“黄金4分钟”的及时有效救治,依赖于目击者的及时心肺复苏(CPR)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但由于目击者大多缺乏急救知识和技术等原因,他们实施CPR的比例很低,使用AED率更低。
此次市“两会”期间,吴高俊提交了《关于提升我市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救治成功率的提案》,提出了6点建议,包括加强社会全员CPR(包括AED使用)培训;加强全社会院外CA科普宣教;建立CA高危人群库并做好日常维护和管理;提高AED密度,做好AED日常维护;信息化助力我市急救体系升级;推动相关法规制定。他提出,全员CPR务必简单化,未经过培训者仅需胸外按压(不用人工呼吸),按压部位在前胸正中胸骨下半段,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成人不少于5cm即可。要特别加强CA高危人群家属、高强度运动参与者(足球、羽毛球、马拉松、冬泳等)、消防警察、导游等群体的CPR(包括AED使用)培训,确保每一台AED能正常使用,将各区域AED信息接入当地120调度系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