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度新闻:关“健”对话|“人造心”版“钢铁侠”来啦!人工心脏让心衰患者得到“心”生
  • 作者:胡海珍    通讯员单位:附属第一医院   编辑:高拓   字数:2169   浏览:95
  • 嘉宾简介

      王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兼心脏重症监护室(CCU)副主任、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曾赴澳大利亚、美国进修;兼任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胸外科分会副主委、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会长、温州市医学会心胸外科分会主委;获中国青年医师微创瓣膜手术大赛三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电影《复仇者联盟》里,钢铁侠依靠“钢铁心脏”获得蓬勃的力量。如今,想象变成现实,人工心脏让许多晚期心衰患者成为“人造心”版“钢铁侠”。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主任王珏做客本期《关“健”对话》,讲述这颗“人造心”是如何跳出黑科技脉动的。

    传统手术  患者只能等待供体

      记者:以前,晚期心衰患者是如何治疗的?

      王珏:2000年,我来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为一名心胸外科医生。后来,我们科又单独分出了心脏外科。

      晚期心衰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心脏移植,像瓣膜置换、心脏冠脉搭桥等常规手术的治疗效果对他们而言是比较差的。在我国,心衰患者超过一千万人,其中晚期心衰患者约占8%,也就是达80万人,他们的存活期仅两到三年时间。能够找到合适的供体做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平均每年只有六七百人,大部分晚期心衰患者因缺少可移植、条件合适的供体而只能等待,最后面临死亡。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这样两个患者:一个是年仅30多岁的晚期心衰患者,在我们医院一直等匹配的心脏供体,但是等了一个多月,他还是没能等到,最后只能无奈地离开。

      另一个是50多岁的心衰患者,也是等供体等了将近有半年时间。这个等待的过程是非常煎熬的,有好几次,我都看到他蹲在病房的墙边默默哭泣。让人看着很是心酸。后来他经过我们的瓣膜手术治疗有所好转,但最后还是没能撑过几年。患者因为等不到匹配的供体去做心脏移植,只能无助地面临生命的凋谢。作为医生来说,这种无能为力是非常痛心的。

    得天独厚  院士团队带来“神器”

      记者:近年来人工心脏的出现,成为挽救心衰患者生命的一个“神器”。你们是在什么契机下,由此成为国内较早开展这项技术的团队?

      王珏:我国最早一例人工心脏手术是在2017年开展的,但那时候还是在临床药物试验阶段,近三四年才开始真正推广应用。

      2012年,我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博士毕业,导师就是我国最早开展人工心脏手术的业界泰斗——中国工程院胡盛寿院士。经胡盛寿院士团队的帮助,从去年开始,我们独立开展这项技术。可以说,我们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2016年,我去美国学习人工心脏相关理论知识,积累了一点经验。

      记者:通过植入人工心脏,患者就可以重获“心”生吗?

      王珏:我们目前共做了6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其中年龄最轻的是一名40岁的男性患者。由于严重的心衰加肾衰,这名患者只能通过ECMO(人工心肺机)来辅助心脏循环,但情况并不好,他的心脏随时都可能会停止跳动。后来,我们为他装上了人工心脏。

      前不久,我去他家里看了他的恢复情况,发现他恢复得很好,能独立上下楼梯不带喘,就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可以说,人工心脏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希望  不受各种条件限制

      记者:相比心脏移植,人工心脏为哪些患者带来了“心”希望?

      王珏:我们共为两位老人进行了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其中有一位是七旬老人。这位老人由于心源性休克,住进了我们的ICU。抢救过来后,我们立即为他装上了人工心脏。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恢复,他的病情慢慢缓解了。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因为以前碍于供体有限,我们要综合判断心衰患者的年龄、身体机能等情况,心脏移植手术会优先考虑年轻的患者。而60岁以上的心衰患者,能够得到救治的机会很少,基本是放弃了。因此,可以说,人工心脏可以打破供体资源有限、年龄的限制,为更多的老年心衰患者带来了“心”生。

      另外,以前心脏移植手术还会受到体重的限制。有一些肥胖的心衰患者是很难找到匹配的供体。因为正常体重的成年男子心脏,带不动一个大体重心衰患者的心脏,这就好比是小汽车的发动机带不动大卡车。这类肥胖的心衰患者只能痛苦地等待匹配的供体,通常这样的等待,希望往往是非常渺茫的。而人工心脏就不同,它不需要考虑患者体重的问题,我们只需要调高人工心脏中血泵的流量,就可以适配任何体重、年龄的患者。

    几大缺陷  技术发展未来可期

      记者:人工心脏赋予患者“心”生,那它有什么缺陷?

      王珏:目前,我们的人工心脏植入技术是比较成熟的,但它也有几个缺陷。

      首先,人工心脏在装入患者体内后,为了维持血泵正常运转,必须要在人体外配备电池。因此,患者就像“行走的钢铁侠”一样,需要背着电池包,还要记得及时充电。我们会给患者装上四个电池,两个充电、两个背着,一个电池可以用8个小时左右。电池包的重量有一公斤,非常小巧,方便携带,对行走、骑行等运动都没有影响。因此,对于患者的基本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其次,人工心脏装配的导线也有被感染的风险;血泵长期在体内运转,也可能会出现血栓,患者需要吃抗凝药物。

      但是我相信,现在科技进步这么快,这些问题都将会被一一解决。我也期待今后技术进步,让更多心衰患者都能像“钢铁侠”一样有着源源不断的力量,自由自在地感受生命的律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