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晚报:医生:不采、不买、不吃,别招惹它! 阿婆误食毒蘑菇命悬一线 少年生吃野蘑菇腹痛难忍
  • 作者:王骁    通讯员单位:附属第一医院   编辑:王悠   字数:1591   浏览:352
  • 5_1179892_b.jpg

    七旬阿婆误食的毒蘑菇

    4_1179893_b.jpg

    少年生吃中毒的野蘑菇

      入夏以来,降雨增多,野生蘑菇纷纷“冒头”。可蘑菇虽好吃,小心别吃错了!每年都有几例误食毒蘑菇中毒的病例,今年也不例外。近日,一位阿婆误食野蘑菇昏睡过去,一名中学生生吃在学校操场采摘的野蘑菇后引发不适,结果都被送进医院抢救。

      三天两例,其中一个还生吃

      6月17日,苍南县矾山镇一位七旬阿婆午饭就昏睡不起,其间还出现了一次呕吐。家人发现她呼吸急促、口唇发绀,这才发觉情况不妙,赶紧将她送当地医院。经过洗胃、气管插管等抢救治疗后,病情依旧没有好转,只好火速转送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据阿婆的家属透露,事发当天上午,这位阿婆在当地一家菜市场门口购买了半斤野蘑菇,中午自行炒制吃了一半,不久就坐在沙发上睡着了。医生对患者家属带过来野蘑菇样品进行辨认,基本可以断定该野蘑菇为可以造成神经精神型中毒的残托鹅膏有环变型。

      温医大附一院对该患者迅速启动急性中毒专项急救流程,开展连续多次血浆置换、应用药物解毒治疗、器官功能监测和改善等一系列抢救措施,最终把该患者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

      更为吃惊的是,仅过了两天,该院就又接诊到一例野蘑菇中毒病例。患者是一名14岁初中生。当天他在学校与同学闹着玩时,生吃了在学校操场采摘的野蘑菇,之后出现腹痛难忍类似急性胃肠道等症状,经过当地医院洗胃处理后转至温医大附一院救治。经抢救,目前病情已趋于稳定。

      初步诊断,该患者误食的野蘑菇虽非剧毒,但也具有一定毒性,类型还在鉴定当中。

      预防中毒,不采、不买、不吃

      据介绍,毒蘑菇又称毒菌或毒蕈,属大型真菌类。误将毒蘑菇当做食用蘑菇是引发中毒的主要原因。每年夏季是蘑菇中毒高发期,且有家庭聚集等群体性中毒的特点。

      温医大附一院急诊科副主任吴斌介绍,全世界目前已知的蘑菇种类大约有14000种,我国已知种类估计4000种以上,其中毒蘑菇就有400多种,毒性强可致死的有30余种。近期雨水较多,野生蘑菇容易生长,食用毒蘑菇中毒风险增大,而且目前世界上也还没有治疗毒蘑菇的特效药。

      超过90%的蘑菇中毒首先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表现,根据蘑菇种类不同可累及不同器官及系统,可分为急性肝损型、急性肾衰竭性、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光过敏皮炎型七种类型。

      “每年都会接诊到野蘑菇中毒的患者,去年就有9例,不过症状比较轻,都是进食野生采摘蘑菇,症状腹痛腹泻为主。”温医大附一院急诊科医生介绍,误食野蘑菇中毒分为非致死性和致死性,比如胃肠炎型属于非致死性,急性肝损型属于致死性。两者中毒症状在疾病早期非常相似,但在发病时间上有较大差异,非致死性蘑菇中毒发病潜伏期短,一般食用后两三个小时就有反应。而致死性蘑菇中毒发病潜伏期偏长,常在食用六个小时后才发病。这点容易被人误以为发病越快病越重,其实不然。

      需要提醒的是,预防蘑菇中毒,最好的办法就是不采、不买、不吃野生蘑菇。由于野生蘑菇种类众多,一般人很难识别是否有毒。另外,食用菌类食材,最好多留个心眼,比如拍照或留个样品。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第一时间前往有此类中毒救治能力的医院就诊,就诊时最好带上剩余野蘑菇样品或图片,及时向医生出示,方便医生诊断并救治。蘑菇中毒的黄金抢救期为24~48小时内,当然越早越好。

    1719472447965.pn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