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都市报:心脏“门框”太大怎么办?温医大附二院另辟蹊径获得成功——“俄罗斯套娃法”让七旬老伯重获“心”生
  • 作者:何群芳    通讯员单位: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编辑:高拓   字数:1611   浏览:898
  •   75岁老人心脏上的“门”坏了,随时有可能猝死。在无法耐受开胸手术的同时,医生发现国内外现有的“心门”对老人来说都太小了。如何换“门”救心?记者昨从温医大附二院获悉,该院瓣膜中心另辟蹊径,在体外循环的支持下,成功为老人实施了换“心门”的微创手术。术后,老人恢复顺利。

      心脏门坏了,老人随时可能猝死

      乐清的赵老伯因反复心累、气短多次就诊于杭州、上海,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中重度反流。家里人决定带他去上海做手术。但在临行前一天,老人病情迅速恶化:记性心力衰竭、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老人被连夜送到了温医大附二院。

      “成人标准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应该达到50%以上,可他的这一指标仅为20%,为终末期心肌病变。”温医大附二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新民说,这说明老人的心脏收缩功能极差,射血几乎难以通过,随时有可能发生心脏骤停。”

    据介绍,人体的心脏和大血管共有四个瓣膜,其作用类似门,主要防止血液倒流。主动脉瓣位于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是心脏血液循环最重要的“阀门”。一旦主动脉瓣这个阀门发生狭窄或关闭不全,就会导致血液返流,引起左心室扩大,心脏逐渐出现动力不足甚至功能衰竭,出现胸闷、憋气、胸痛,甚至全身浮肿等症状,严重者会发生猝死。

    想换“心门”,却没有足够大的“门框”

    必须马上手术!但摆在医生面前的却有3个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赵老伯的年龄较大,且出现多脏器衰竭,根本无法耐受常规的开胸手术。

    第二个难题是,由于老人的心脏功能太差,麻醉、疼痛刺激等都有可能引发其停跳,更不用说做手术、将瓣膜送入心脏了。

    更麻烦的是,正常人的主动脉瓣环(相当于心门的“门框”)直径通常在23毫米左右,赵老伯的却有32.2毫米,属于临床上少见的超大瓣环。而国内外最大的瓣环是32毫米。这意味着想换“门”,却没有足够大的“门框”。

    即使换上这个直径为32毫米的“门框”,但“门”和“门框”之间还会有空隙,“瓣膜会出现滑动,血液也会从‘门’和‘门框’之间漏出来。”温医大附二院副院长吴连拼解释。

    2个“门框”套一起解决难题

    医院组织了包括瓣膜中心·吴连拼TAVR团队、麻醉科、ICU、心脏超声、肾内科等多学科,连夜讨论。

    “经导管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可以避免开胸。”吴连拼表示,手术时,医生只要在患者腹股沟位置打一个小洞,再通过穿刺股动脉将介入导管送入,再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区打开,从而完成瓣膜置换,恢复瓣膜功能。第一个手术难题解决。

    如何解决第二个难题?经过讨论,医生们决定先采用局麻给赵老伯建立体外循环,在心脏停跳的情况下手术。

    没有合适的“门框”怎么办?经过讨论,团队决定采用“俄罗斯套娃式”的瓣中瓣策略。即手术中,先将一个“门框”直径为32毫米的瓣膜输送到主动脉瓣位置释放,然后再用相同的办法将另外一个相同型号的瓣膜放入第一个瓣膜中间——第一个“门框”被第二个“门框”挤压变大,牢牢地贴住“墙壁”。此外,团队还决定采用可回收瓣膜系统——这种系统允许瓣膜在释放后收回重新定位,以避免瓣膜植入位置不佳、引起瓣膜位移等并发症。

    确定了手术方案,TAVR团队马上给赵老伯实行了急诊手术。经过3个多小时的手术,两个瓣膜被成功放入赵老伯的心脏内。术后瓣膜无返流,左心室射血分数提升到30%,恢复正常功能。一颗濒危的心脏,就此重获“心”生。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