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晚报:四五月份,温医大附一院门诊量增加了约3.5万人次 23岁女孩患肿瘤求医“碰壁”陷入绝望 家门口医生妙手回春让她“绝处逢生”
  • 作者:王骁    通讯员单位:附属第一医院   编辑:邵子伊   字数:1450   浏览:1440
  •     

    温医大附一院供图

    “在上海四处求医没有治好,没想到在家门口‘绝处逢生’。”年仅23岁肿瘤患者小陈在她人生最绝望的时候迎来了生命的曙光,激动之余手写了一封感谢信,和家人一起专程送到温医大附一院妇科副主任张玉阳的手中。近期,像这样感谢场景时常在温医大附一院上演。

    两次手术让她“绝处逢生”

    小陈是一名年轻女孩,半年前,她发现自己的肚子突然变大了,很注重身材的她赶紧跑医院检查。这一查,结果让她当场就懵了,肚子里竟长了一个直径达20多厘米的巨大肿瘤——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该肿瘤恶性程度极高,而且已经到了晚期,腹腔及右侧胸腔积液。

    家人赶紧带小陈跑遍了上海各大医院,医生都认为手术风险极高,不建议立刻手术,等化疗后再评估。担心不及时手术会错失治疗时机,经过多方打听,小陈和家人来到了温医大附一院。妇科副主任张玉阳在了解小陈的病情后也感到非常棘手,手术风险极大,小陈上了手术台,很可能会下不来。但看着被肿瘤消耗得瘦弱无助的小陈,张玉阳不忍心拒绝。

    张玉阳团队邀请了该院肝胆胰外科余正平、血管外科黄景勇等多位专家,召开多学科诊疗MDT讨论。多学科专家团队经过深思熟虑,为小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先行辅助化疗,再进行手术。考虑到小陈极其虚弱的身体,决定采取两步走的手术方案。第一步,先把威胁生命的大肿块去除;第二步,再将肾门病灶及后腹膜、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淋巴结消除。

    经过化疗后第一次手术如期进行,累及下腔静脉的巨大肿瘤仍有16厘米,好在被成功摘除。第二次手术,手术难度只增不减,张玉阳手中的手术刀落点位置精确到毫米为单位,从下腔静脉壁一点一点地剥离肿瘤组织……

    张玉阳成功将小陈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并且还为她保留了子宫及健侧附件。

    五个小孔解决“癌中之王”

    近日,家住青田的王老伯来到温医大附一院求助。半月前,他因腹胀就诊于青田当地医院,检查结果为胰头癌。

    胰腺恶性肿瘤,起病隐匿,许多人发现即是晚期,且多数病人术后容易复发转移,5年生存率不足5%,被喻为“癌中之王”。而位于胰头部的恶性肿瘤,位于十二指肠、胆总管、胰管三条消化管道的三岔路口,所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一直是腹部外科高难度手术的典型。

    原本王老伯想去上海求医,但是受疫情影响,王老伯只好“舍远求近”求助温医大附一院。该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杨文军在检查了王老伯的病情后,决定采取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其治疗。手术在杨文军主任医师和孙洪伟副主任医师“强强联手”下,仅在患者身上打了5个小孔,花费5个小时就完成了这例高难度手术,出血量还不到100ml。目前,王老伯术后恢复非常好,已经出院。据悉,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被誉为外科手术中的“珠穆朗玛峰”,手术难度极大,技术要求高,目前在该院均能常规开展。

    四五月份门诊量增不少

    最近几个月来受疫情影响,温医大附一院的门诊量明显增加,其中4月中旬至5月中旬,该院门诊量同比增加了约3.5万人次。胸外科4月的住院手术人数同比增加了18.91%,出院病人增加了22.05%,胸外科负责人郑亮承表示,近期他的门诊量也增加30%左右,看诊时间普遍要延长1个多小时,科室医生工作量都大幅增加。

    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就地就医或者就近就医,特别是上海疫情影响,不少原本前往上海就医的患者,纷纷选择在本地医院治疗,导致门诊量进一步上升。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