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第111个国际护士节,温医大附一院护理部主任孙彩霞获得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荣誉称号。今年全国获奖的有60位,浙江省仅2位。护士节前夕,记者连线了身在援沪前线的孙彩霞。
让她头疼的是怎么让队员休息
孙彩霞是温医大附一院援沪核酸采样队总领队, 4月22日到达上海, 5月12日当天援沪21天。说起这段经历,孙彩霞感受颇深。
核酸采样队居住地在乌镇,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做好相关准备工作,6点50分出发前往上海,约9点开始对上海居民进行核酸采集,一直工作到下午一两点。每天往返路程大概需要四五个小时。孙彩霞说,温医大附一院援沪核酸采样队共有177个人,粗略估计,他们已经对超过100万人进行核酸采集,几乎跑遍了除徐汇区外的上海各个区域,采集地点跨越几百个小区。
由于防护服最佳防护时间约4小时,核酸采样队结束工作返回酒店洗漱完毕已经差不多下午4点,这个时候,才能吃到当天的第二顿饭,而且彼此间都是不能串门的。孙彩霞说,“我们就是密接者,每天都是隔离状态,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队员从离开房间那一刻起都需要戴着N95口罩。”
当问到,在上海期间最头疼的事情是什么?孙彩霞说,没有队员要求主动休息,因为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团火,都想上前线。
怎么让队员休息呢?孙彩霞想了很多招,最初是让队员自己报名,如果感觉吃不消,可以轮休一天,但是没人报名。后来让组长去排摸队员身体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人员轮休,结果还是没人报名。最后决定用抽签形式,抽到谁谁就休息。孙彩霞说,她不是怕每天到一线采集队员的人数不够,而是担心他们休息时间不够。
她是医院第一位获得硕士学位的护士
1988年,孙彩霞进入附一医,凭借精湛技术和高尚医德,迅速成长为科室骨干。1998年她加入中国驻纳米比亚医疗队,援外期间火线入党。2005年她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攻读肿瘤护理学硕士学位,成为该院第一位获得硕士学位的护士;2010年她又远赴英国进修临床护理,回国后致力于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作为温州唯一的省、市级收治重危病人定点医院的护理军团“指战员”,孙彩霞组建抗疫梯队共528人进入隔离病房,以“一患者一专管一团队”理念采取“错时、错层、错科”排班方式,形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护“温附一护理模式”。她因此获得浙江省“抗击疫情杰出护理管理者”称号,她的团队获浙江省抗击疫情优秀护理团队。
2022年疫情再次暴发,根据省卫健委部署,她两次执甲出征,驰援宁波上海。
孙彩霞注重传承和体验,总对学生说要成为一名护理人,必须经历“知道”“成道”“行道”的过程,她身体力行教导每一位护士做一名有温度、有想法、有同理心的护理人。2019年,她荣获温医大本科教学贡献奖。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