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11个“5·12国际护士节”,记者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该院护理部主任孙彩霞喜获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荣誉称号,浙江省仅有两位。前天,记者连线了正在上海带领一支核酸采样队日夜奋战在战“疫”一线的她。
作为领队深知肩上担子
“转眼来上海已经20多天,每天都像是在打仗,除了徐家汇区,我们这支核酸采样队几乎已跑遍了上海所有的区,点位已数不尽了,核酸采集量多的一天做到10万。”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记者采访的孙彩霞说。
她说:“我们这支队伍总共有177人,我是领队,队员每天在点位上采集核酸为四五个小时,这也是一套防护服较为合理的有效时间。虽然每天都很忙,但是过得充实也很欣慰。上海居民对我们是赞赏有加,说我们很专业。当然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为保护每位居民的安全、保障医护人员零感染。上海居民很配合,他们除了给我们拍视频点赞,有的还写了感谢信。每次遇到这些场景,我们都会很感动。而且我们还时常会遇到温州人,几句温州话问候,感觉特别的亲切,特别的高兴。”
最难决定的是让谁休息
孙彩霞说,每天采集核酸时间虽然只有四五个小时,但前后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包括在路上的时间。核酸采样队驻地在浙江乌镇,每天早上6时许从驻地出发,完成任务回到驻地已是傍晚。
孙彩霞表示,作为领队,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除了要带领大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还要想方设法保护好这些‘战友’,带她们安全回家。在疫区,自身防护是至关重要的,队员们相互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工作之余也不能聚集、不能面对面交谈。开句玩笑话说,现在队员之间是“战友”也是“敌人”,要互相帮助也要互相“提防”,毕竟我们都是属于“密接者”。
“看到这些活力四射的年轻队员,说实话,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我们的。每天早上规定时间准点发车,没有人会迟到。现在最难的不是每天繁重的工作任务,不是穿着防护服10多个小时不能喝水、不能吃饭、不能上厕所,而是每天决定让谁休息。来上海20多天了,大多人只休息了一天,队员们个个都不愿休息,没办法,有时候只能抽签决定让谁‘强制’休息。毕竟工作量不小,加上天气热了,长时间穿防护服容易中暑,必须让大家劳逸结合,保持良好体能来应对接下来的工作。”孙彩霞说。
每位队员都有温暖故事
孙彩霞介绍,这支177人的队伍由157位护士和20位医生组成,大部分都是年轻队员,90后占了30%,最小的23岁。不少队员组队前都不认识,如今他们看到最多的也只是穿着防护服和戴着口罩的“战友”。
“在这支队伍里,每天都会听到感人的故事,也会发现感人的瞬间。”孙彩霞说。
一个月内连续三次出征的温医大附一院大内科科护士长郑秀云就在队伍里面,她是当年“援鄂”老将,这次是大组长。作为一名大师姐,除了业务管理和培训,她最关心的就是队员的身体,最担心的就是队员身体不适。“最近上海的天气不太好,要么下雨,要么大太阳气温高,穿着防护服的队员事先都要贴上降温贴,事先做降温预防。”郑秀云说,一旦有人身体出现不适,立即安排其强制休息。
应赟赟护士长是位“二宝”妈,她丈夫是一位外科医生,两人都很忙,这次原本不是她出征,但她接到电话后立马就答应了。她说,2020年她在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待过,有一定的经验,唯一让她放心不下的是四岁的女儿。
应赟赟说:“女儿很黏我,这次出征,我考虑了好久,原本打算瞒着女儿出去,但是后来想想还是告诉她。起初女儿不答应,说不想跟妈妈分开。我说,上海很多孩子因为病毒都跟爸爸妈妈分开了,妈妈过去打病毒,就是让这些孩子都能和爸爸妈妈团聚,女儿一听立马答应了,还在我的行李箱上贴上爱心,说我好棒。14岁的哥哥也很懂事,他说会帮忙照顾妹妹,让我放心。”
去年刚大学毕业的张鑫茂是这次出征的护士队伍中的五位男生之一。这20多天,“暖男”成了他的代名词,采集核酸、搬运工、引导居民下楼,所有活他都参与进来,而且动作快,不管多累,他的脸上都是充满阳光。
看到他们想起自己年轻时
在这些年轻队员身上,孙彩霞似乎也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那时候的她也总是有一股使不完的劲。
1988年,孙彩霞进入温医大附一院,凭借勤奋好学、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迅速成长为科室骨干。1998年她加入中国驻纳米比亚医疗队,援外期间火线入党。2005年她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攻读肿瘤护理学硕士学位,成为温医大附一院第一位获得硕士学位的护士;2010年她又远赴英国进修临床护理。2016年,她担任护理部主任,创建学习型团队,设计并完善护士分层培训体系,将“零伤害”原则作为护理安全管理统领理念,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她带领的团队和指导的QCC项目多次在全国质量管理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近3年,她发表科研论文23篇,其中SCI收录2篇,参编教材4本,主持并参与课题15项。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她组建抗疫梯队共528人进入隔离病房,以“一患者一专管一团队”理念采取“错时、错层、错科”排班方式,形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护“温附一护理模式”,并荣获浙江省“抗击疫情杰出护理管理者”称号。
2022年疫情,根据省卫健委部署,她两次执甲出征,驰援宁波和上海,作为两支近400人支援队伍的领队,她身先士卒,日夜奋战在战“疫”一线。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