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商报: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今年1-5月就诊数据显示,10个人中有1个看眼底,眼底病临床中心疾病谱前五位,有三个跟糖尿病相关
  • 作者:胡宁    通讯员单位: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编辑:高拓   字数:2638   浏览:2319
  • 今年6月6日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日前,记者从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医务处了解到,今年1-5月,该院的门诊总量超30万人次,其中眼底病临床中心的门诊量3.8万余人次,相当于10名患者中起码有一个是看眼底病的。而从该中心的疾病谱可见,排名前五的有三个跟糖尿病相关。据了解,眼底病临床中心接诊的较多为重症患者,最严重的已失明。事实上,不少眼底疾病,尤其是跟身体慢性疾病相关的,可通过定期检查进行防范。医生提醒,没问题时要防问题,有问题时要积极治疗,这样才能确保眼健康。

    糖尿病是致盲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门诊数据显示,眼底病临床中心排名前五位的疾病为黄斑水肿、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前膜、玻璃体积血、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其中,黄斑水肿、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玻璃体积血都跟糖尿病有一定关联性。“患糖尿病10年以上的,60%会出现眼底疾病。患病15年以上的,80%可出现眼底疾病。患病超过20年,近100%的人会有眼底问题。而根据2019年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1.164亿,居世界首位。并且中青年人群已成为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群体。形势严峻。”该中心常务副主任、主任医师吴荣瀚说,“我每天做的手术,糖尿病患者会占到30%,足见该患病群体的庞大。”糖尿病已成为致盲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为糖尿病失明的患者,在吴荣瀚的门诊中较多见。20岁的小陈姑娘因为双眼突然看不见东西前去就诊,一进门,她就哭,说“医生你一定要想想办法,我还这么年轻,不想瞎掉呀”。小陈是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患病比较久,知道自己的病情,却并不清楚会影响眼睛。60多岁的李女士也是因为看不见才去就诊的,经检查,玻璃体出血,是典型的眼底病变,而引发这一问题的正是糖尿病。重点是,李女士从来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事实上,糖尿病引发的这些眼病是可以通过预防手段延缓病程、减轻病症的。”吴荣瀚表示,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因为这“三高”都能引发、加重眼病。不只是糖尿病患者,凡是慢病患者都应做好眼底的定期检查,进行监控,及时掌握眼睛情况。慢病情况不严重的,可半年到一年做一次检查,严重的患者应3个月查一次。糖尿病后期可继发青光眼,若已经到了这个阶段,每个月都要监测眼压情况。“有的糖尿病患者迟迟不来就诊,原因是以为这种病不能手术,这是认识误区。”吴荣瀚说,如果眼睛出现了问题,一定要及时就诊,这样预后也不会差。一旦延误病情,失明便不可逆了。

    老年人要警惕黄斑病变

    眼底病的发病主体以老年人居多。门诊年龄组别占比数据显示,60-69岁这组占比最高,达到28.15%,50-59岁这组以微弱差距排第二,占比为28.11%。排第三的是70-79岁这组,占比15.26%。三组加起来的占比超过7成。老年人眼底疾病高发,主要跟年龄增大,肌体衰退,而眼睛的视网膜也在逐渐老化有关。吴荣瀚表示,有的眼底疾病是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出现的,如黄斑变性、黄斑前膜等黄斑病变。黄斑区是视网膜的一个重要区域,位于眼后极部,主要与精细视觉及色觉等视功能有关。一旦黄斑区出现病变,常常出现视力下降、眼前黑影或视物变形。吴荣瀚介绍,黄斑变性通常是高龄退化的自然结果,随着年龄增加,视网膜组织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也可由外伤、感染或炎症引起,还有一定的遗传因素。我国黄斑变性发病率,60-69岁为6.04%-11.19%。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该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已成为老年人致盲的首要原因。黄斑变性的主要症状是中心视力下降,视野中心有黑影遮挡。不过,双眼视物时,可能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用单眼时,视野中会出现黑影。另外,视物会变形,比如直线变弯等。对于该病,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但还是可以通过注射药物来减轻视力受到的损害,延缓疾病进程。黄斑前膜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增生性疾病,属玻璃体和视网膜交界部的疾病。60-70岁的发病率在20%左右。其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变形。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越早手术效果越好。“从临床来看,老年人可能更关注白内障等眼病,而对黄斑病变明显认识不足。但其实其危害程度是更加严重的,需引起重视。”吴荣瀚表示,黄斑病变引发的几大问题,表现较为接近,因此还需由专业的医生通过检查来做出判断,大家要做的是,一旦出现视力问题,尽快到专科医院就诊,进行排查。他建议,大家平时可以通过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测自己的黄斑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网脱”跟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有关

    还有一类人群需要关注自己的眼健康,那就是近视眼尤其是高度近视眼一族。排名第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大多数的患者是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眼科常见疾病,是指视网膜从眼球壁脱离下来,主要的症状表现为视野当中出现阴影遮挡,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视力下降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高度近视的人视网膜会薄一些,因此脱离的概率相对也高。”吴荣瀚提醒,高度近视者尽量别做特别刺激的运动、游戏项目,像蹦极、过山车等,避免出现脱离情况。另外,高度近视者会伴有“飞蚊症”,最好做个眼底检查,排除视网膜裂孔。如果出现裂孔,需要尽早治疗。据了解,今年2月,眼底病临床中心开出了飞蚊症门诊,事实上,该中心开展飞蚊症治疗已经有10余年了。吴荣瀚还清楚地记得,他治疗过的不少患者当时还是学生,现在都已经工作了。曾经有一名高二的学生,就患有飞蚊症,虽然是生理性的,对眼睛影响不大,但这种“飞来飞去的蚊子”却严重影响了该学生的心理健康,让他特别焦虑,甚至萌生了退学的念头。后来,吴荣瀚为其做了手术,病情改善,后来,该学生考不上不错的大学,还读了研究生。“飞蚊症的许多患者都是近视眼。”吴荣瀚介绍,飞蚊症一般是由玻璃体变性引起的,因此,其正式的名称是“玻璃体混沌”或“玻璃体浮游物”。其分生理性与病理性的,多数情况,飞蚊症是生理性的。不过,如果飞蚊现象突然发生,而且限于一眼,蚊子飞舞的方向又不定,黑影遮住视野,视力变差、视野缺损等,有可能是病理性的表现,需要就诊。吴荣瀚表示,眼健康还需用心呵护,平时要定期做好眼底检查,一旦出现眼底问题,一定要就医,进行排查,积极治疗。现在的眼科手术,基本上可以微创,治疗过程也不痛苦,因此大家不必过于担忧,对于眼底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

    媒体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