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引发人们对公共卫生有了更多的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和传染病的斗争史,这就意味着公共卫生体系的健全是一个持久的课题。此次两会上,关于如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话题,引起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热议。
■点题理由
疫情初期,温州见势早、行动快,率先发现全省首例新冠肺炎观察病例,迅速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步步为营守住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审视这场艰苦卓绝的战疫,可以看到疫情防控风险始终存在。公共卫生资源供给相对不足,信息化滞后、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公共卫生队伍力量薄弱,联防联控机制、传染病预测预警机制等工作机制不健全。
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把“医疗高地”列入温州“五城五高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就提出要高水平打造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争先。下一步,如何把温州打造成为公共卫生最安全的城市之一,亟待多方思考。
■ 各方观点
为努力打造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包括浙南公共卫生紧急医疗救援基地在内,我市谋划推进医疗卫生项目107个,目前已有55个项目开工建设。
市政协委员郑晓群将加强市级疫情预警溯源能力建设、加强县级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加强基层常态化监测能力建设等写进了今年的提案。
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怡解释,一个完整的公共卫生体系囊括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三个部分。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是防范和应对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必然要求,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
“公共卫生安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健全公共卫生体系要从这张安全网最薄弱的地方入手,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改革。”王怡说,基层疾控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公共卫生体系的第一线,需要加大财政支持,不论是从提高防控工作质量、实施工作激励机制还是加强基层专业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角度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应该确立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的“专业主导、协调联动”的主体地位,加大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预警和研判能力。加大市民健康教育及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市民对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认知,再面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将不仅仅是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的孤军奋战。
媒体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