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日报:缓和医疗让离去从容有尊严
  • 作者:陈付瑛    通讯员单位:附属第一医院   编辑:卞成德   字数:1957   浏览:2828
  • 近年来,一种不以治愈疾病为目的、倡导舍弃无意义过度治疗、减少患者痛苦的缓和医疗方式在国内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绝症患者得以从容走向生命的终点。

    日前,温州市卫健委向相关部门征求安宁疗护方面的意见稿,对当前医学无法治愈的疾病,提供更人道主义的帮助,以提高生命质量。缓和医疗作为一门医学学科,已经有近50 年的发展历史。在发达国家,缓和医疗已经获得了政策制定者、患者和医疗护理提供者的共同关注。

    治或不治?如何去治?

    生、老、病、死,都是人生必经阶段,但是人们往往视之以不同的态度。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各种慢性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人数逐年增加。面对这些当前医学无法治愈的疾病,治或不治、如何去治,成为每个患者和家庭都必须作出的抉择。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房主任杜晓红,最近在下基层进行健康素养传播时,做了《我的生命谁做主》的宣讲,将缓和医疗向公众普及:“让我们早一点面对生之有涯这个事实,或许更能珍惜现在,更能拥抱当下有限的生命。”

    在中国,每年有270万癌症患者死亡,他们花掉了毕生70%以上的积蓄,占去了国家20%的卫生总费用。如果提供缓和医疗服务,他们家庭的负担会大大减少,能节省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并能实现少痛、体面而有质量的“尊严死”。对于走向深度老龄化的中国来说,这不仅是医疗体系发展所需,更是对每一个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杜晓红前段时间遇到一位前列腺癌晚期并发癌细胞骨转移的患者,是离休干部,家中三个孩子:“他跟我说:‘杜主任,我的病有没有救?有救你就救救我,如果没救的话你就放手让我走。’患者病痛得厉害,很想自杀,但是考虑到孩子会因此没脸面,自己又是离休干部,自杀对不起党,对不起孩子,所以不敢,就求医生用什么办法让他走。这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其实这个病人确实是反复的感染,而且已经是肿瘤晚期,生命的留存并不长。在工作中,我遇到蛮多这样的病人。”

    一位八十多岁的离休女干部,患慢性支气管炎,反反复复地肺部炎症感染,造成呼吸衰竭进重症监护室。插着各种气管,独自面对冰冷的机器,这让她非常恐惧,很抗拒治疗。杜医生征求她儿女的意见,儿女说要抢救的,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后出院时患者说恨医生为什么让她这么痛苦。三个月后,患者再次发病坚决不住院,在家去世。

    长期以来,由于病人家属的执着和某些医生观念的陈旧,对肿瘤晚期的患者依然是全力救治,生命不息,治疗不止,在投入大量的人力、医疗资源、财力后,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导致病人痛苦的加大,家属心力交瘁,至于生命能延长多少以及能否延长都没有确切依据。

    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

    一直以来,一个问题困扰着杜晓红和她的同事们,那就是对于失去临床治疗价值的病人,继续救治是否还有必要。由于放弃治疗需要医生对病人病情、病人及其家属同意是否真实等具体境遇的判断,这些判断涉及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涉及病人家属的情感和利益、涉及各种利益的平衡和选择,是一种价值的考量。因此在各种境遇中对究竟应不应该放弃治疗的选择更是医务人员的道德选择。

    缓和医疗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主张采用令人痛苦的有创救治方法,而是用一些方法解除疼痛和不适,比如用吗啡、心理疏导、音乐疗法、芳香疗法等。这需要多学科、多元化的专业团队来共同合作,由医生、护士、理疗师、专业心理治疗师以及其他健康专业人员团队共同服务于患者和家庭。

    杜医生说:“医学工作者的任务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我们的工作是保证健康和生存,但是其实应该有更远大的目标——我们的工作是助人幸福。幸福关乎一个人希望活着的理由。”

    跟前人相比,我们活得更长、生命质量更好。科学进步已经把衰老和死亡,变成了医学可以干预的项目。人们不再把它们看成一种自然的结局,而是将其看成一种病,千万百计希望“治愈”它。

    当生命走到医疗的尽头,是选择继续与疾病“战斗”,还是接受事实从容地告别?现实中,很多人被迫在医院抢救到最后,在无法言说的苦痛煎熬中离世。

    一个人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杜晓红说:“医疗的进步是肯定的,医学局限性是绝对的,有尊严的辞别人世,应该是刚需。这一定符合本人的意愿,既不提前也不拖后死亡,尽量减轻痛苦,自然而有尊严的离世。”

    在中国,老龄人的晚期癌症、老年痴呆、高龄衰弱等慢病已成为死亡主要原因,但人们对缓和医疗仍非常陌生。截至目前,全国仅有146家机构有缓和医疗服务,其中大部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由于医保、药品政策不配套,即便开展了也不太顺畅,许多生命末期的病人无处可去。

    杜晓红介绍,缓和医疗的目的是改善生存质量,帮助病人以较平静心境和较强的毅力面对困难,帮助病人积极生活直至死亡,帮助家属面对现实,承受打击。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政府部门已经关注这一领域,缓和医疗病床设立,临床实践展开,政策试点推进,中国的缓和医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摸索自己的成长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