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日报(头版导读):李校堃——创新温州成就“人才热土”
  • 作者:孙余丹    通讯员单位:人事处(离退休工作处)   编辑:高拓   字数:1509   浏览:3733
  • 一粒纽扣,一个拉链,旁人看似平常无奇的小部件,却被温州人做成了大产业,做到了极致。同样在医学领域被视为“小儿科”的“生长因子”,却被李校堃做出了“大境界”,打造出一方“生长因子”的王国。在李校堃看来,这两件事背后的内在逻辑是相通的,这就是“温州人精神”。

    2004年,原温州医学院校长瞿佳四下广州,代表温州向李校堃及其团队抛出最诚意的“橄榄枝”。当时,正潜心研究基因工程表达技术的李校堃欣然接受,尽管他出生在陕西,读书在长春、广州,但他毅然决定来到温州,他说:“从瞿校长的眼中,我读到了对家乡的热爱、对科研的执着和对人才的呵护,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来?”

    由此,李校堃带着他的“生长因子”在温州扎根,一路开花结果,枝繁叶茂。2019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温州本土诞生的首位院士。

    “温州,是一片成就人才的热土”。

    自1992年师从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林剑教授后,李校堃一头扎进了“生长因子”的研究征程中。2005年作为高端人才被引进温州,他下定决心要用毕生经历把“生长因子”研究做好。

    “温州富有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氛围、创新的文化,温州人总是能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创造出奇迹,这一点深深打动着我。”李校堃说。

    15年前,怀揣着“生长因子”梦想的李校堃踏上温州这片热土,连他自己都想不到,属于他的实验室竟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建成了。光实验室建设,就投入2000多万元。

    给资金、给平台、给团队……温州尽己所能给出优厚的政策,满满的诚意让作为科研工作者的李校堃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拿学校来说,时任校长瞿佳“不是去药学院找李校堃,就是在办公室里和李校堃谈话”一度成为校园美谈。

    每个深夜,在温医大校园东北角的实验室里,灯火通明。在这里,李校堃和团队先后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纯化技术、新机制的发现。

    温州,从不吝啬对人才的支持。

    2016年,李校堃及其科研团队捧回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同年,温州市生物医药药协同创新中心落户瓯海生命健康小镇,启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谈及15年来取得的成绩,李校堃坦言,这与温州创新的土壤、对人才倍加的呵护密不可分。

    “温州,是一片能成就人才的热土,不仅仅适合我,同样也适合敢于创新、能够挑战、创造未来的每一个人。”

    “温州,是一座包容万千的城市”

    去年11月,李校堃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为之沸腾。市领导第一时间来到温医大,向温州医科大学和李校堃院士表示祝贺,送上市委市政府贺信并兑现人才政策奖励。

    丰厚的奖励,是温州对人才的尊重和肯定。在李校堃的心中,温州是名副其实的温暖之洲,尤其是在引才留才上,总是给予最大的包容,周到的帮助和竭力的支持。

    当年,李校堃初到温州时,跟随他而来的团队约有10来人。如今,这个团队已达到100多人的规模。其中不少年轻人已成长为国家杰青、优青等各类人才。

    无论是从平台、资金的支持,还是从住房、子女上学的保障,温州给每一个安家落户的人才提供最大的帮助,让他们能够潜心科研。

    温州,已然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李校堃这样说道:“我可不是半个温州人,我就是温州人,我的老人、爱人都在温州,我的女儿也在温州出生。”

    对温州的感谢和热爱,化作强大的动力,促使李校堃加速研究和转化的步伐。

    即将投用的中国基因药谷项目,是温州市首个生物医药领域“152”工程,也是首个由本土院士李校堃领衔打造的重大科研转化平台,未来将形成近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助力温州大健康产业发展。

    对于未来,李校堃希望,温州城市更加美丽,人才政策与时俱进,有更多外出求学的学子能够回到家乡创新创业。他眼中未来的温州,集聚的人才必将如点点萤火汇聚成闪亮的星河,照亮东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