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109个护士节。一场疫情,让白衣天使成为白衣战士。他们逆行出征,勇往前线筑起守护生命的长城,用英雄的身影写下不悔的南丁格尔誓言。
昨天,记者联系上坚守抗疫前线的五名护士,听他们再述抗疫的感动。
温州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护士:戴虹菲
握红的手传递活下去的勇气
戴虹菲是支援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护士之一。大年初二,她告别家人,进入隔离病房。
回想起那段抗疫时光,有一件事始终让戴虹菲不能忘记。
2月3日,戴虹菲所在病区收诊一名50多岁的危重症患者,患者因为呼吸衰竭,需要立即上呼吸机抢救。当时,同组的护士中只有戴虹菲会使用呼吸机,然而她已经连续工作4小时,体力消耗快要达到极限。但即便如此,一听到有任务,她二话不说转头回到了岗位。
由于病人情绪特别激动,呼吸机一直在报警,氧气输送不进去。“当时患者面色口唇都青紫了,眼神特别无助。”戴虹菲回忆说。为了鼓励患者,她紧紧握住患者的手,半个多小时时间里一直不放开,并不断安慰说“我们都在,你要坚持住,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直到你康复出院。”在戴虹菲的鼓励下,患者情绪慢慢恢复平稳。
走出隔离病房,戴虹菲摘下手套,发现自己手都被患者握红了,手上全是汗。后来,这名患者恢复健康在跟戴虹菲聊天时,提起这件事,患者说,当时想到戴虹菲这么近距离握着自己的手,她都不怕,自己也跟着不害怕了。
“其实当时我也没想那么多,只知道患者需要我,我就要给他活下去的勇气。”戴虹菲说。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儿童康复病区护士:刘一苇
“只有我坚定地去了,她们才不会害怕”
疫情期间,刘一苇担任温医大附二院瓯江口院区104病区的护士长,比起普通的护士,她的身上多担了一份责任——既要照顾病人,也要保障护士们的安全。
在瓯江口院区刚投入使用时,许多年轻护士都是第一次应对疫情,没有经验,心里慌慌的。这时候,以刘一苇为代表的前辈们往往会带头上场,用自己的亲身行动给大家吃下定心丸。“只有我坚定地去了,她们才不会害怕。”刘一苇说。
昨天上午,刘一苇跟温州医科大学的护生们分享抗疫故事,在交流中,刘一苇感慨,自己在护士这个岗位上坚守了27年,但没有哪一年的护士节像今年这么深刻。“这次疫情,让我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在打一场战役。所幸的是,大家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是一次宝贵的战斗经验,让我更深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也让我们跟病人的关系拉得更近。”刘一苇说。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ICU病区护士:卫庆
坚守隔离病房45天接触到患者最多的“技术暖男”
昨天,记者跟卫庆聊起抗疫期间的那些事时,他的心情又开始难以平静。他说,就在两周前,他回访一名上了ECMO后成功撤机的患者时,对方凭他说了一句话就认出了他,“你是卫老师,我记得你的声音。”结束隔离病区抗疫日子差不多已有一个多月的他,时常还会想起抗疫时期的那些事,那些人和那些难以忘记的瞬间。
疫情发生后,有着15年护理经验的他,毫不犹豫报名参加“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队”。从2月1日进入隔离病区,到3月20日出来,除了中间4天休养,一待就是45天,他是病区里面接触到危重症患者最多的一名医护人员。
今年39岁的卫庆是个“技术男”,也是重症监护室年资最高的男护士。他凭借多年积累的呼吸机使用及管理经验,几乎参与了所有患者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纤支镜检查、拔除气管插管、ECMO上下机及管理、肺复张及机械通气雾化、外出检查等高危操作。他还是医疗仪器管理的“行家”,特别是在呼吸机的管理、调试及通过呼吸机甄别病情的方面。
“新冠肺炎不同于其他疾病,很多患者进入病区时都是走进来的,但是一个星期后,病情就会突然出现变化,有的患者病情会突然加重,呼吸出现困难,需要呼吸机通气,当他们要气管插管时,我饱含泪水,当他们拔除气管插管时,我也饱含泪水,太不容易了。”卫庆说,那时候握过很多患者的手,给他们鼓励,给他们信心。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黄淑娥
不厌其烦给病人清理大小便
“那段日子,尝试了很多的第一次。”黄淑娥感慨道。
疫情期间,黄淑娥支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那里,她遇到一名70多岁的重症患者吴阿婆(化姓)。
那天,吴阿婆刚好又患了腹泻,由于戴着氧气导管,加上双脚乏力无法下床,黄淑娥每隔一会儿就要帮吴阿婆清理大小便,再帮她洗身体,一个班次下来,黄淑娥帮吴阿婆清洗了四五遍身体。
“一开始有点不能接受,下不了手。”黄淑娥说,“以前病房里有专门的护工会负责清理病人的大小便,但是现在情况特殊,隔离病房内护士要包揽全部的活。”
虽然刚开始难以接受,但是一想到病人一个人躺病床上,家人不在身边,能依靠的只有自己,黄淑娥的心理负担便减轻了不少。
“我们需要尽可能给病人生活上的帮助,让他们不要有压力,才能更好地接受治疗。”黄淑娥说。
温州市中心医院放疗科护士:郑珍丽
参与过非典、甲流、新冠肺炎“战役”的“老战士”
郑珍丽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战士”了,从事医护工作多年的她曾亲身参加过非典、甲流、新冠肺炎隔离病房的一线工作。“我的护士生涯是无比骄傲、无比自豪的。”郑珍丽总结说。
这次疫情,郑珍丽的战场是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虽然是名“老战士”,但是由于年龄偏大,郑珍丽在隔离病房内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得心应手。
就拿穿防护服来说,在病房内的第三天,郑珍丽突然感觉特别闷,呼吸都不顺畅,要用嘴巴大口地吸入再大口地呼出,频繁地深呼吸,才能稍微缓解一下闷得难受的感觉。“后来通过检查发现,原来是我的心功能基础比别人差。”郑珍丽说。
虽然身体不如年轻人,但是干起活来,她一点都不马虎。在她负责的病人里,有一位年纪大的患者因为心理不稳定,在病房里总是按铃呼叫护士,要求查看化验单,反复确认自己病情。每到这时候,郑珍丽都会不厌其烦跟他一遍又一遍解释,直到该患者配合治疗。
原文链接:http://www.wzrb.com.cn/article1007700show.htm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