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广州日报:眼视光学温州模式创立者瞿佳:要做让人民满意的医者
  • 作者:陈庆辉    通讯员单位: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编辑:高拓   字数:3848   浏览:2829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副小小的眼镜已经成为学生的标配,在居高不下的青少年近视率面前,2018年8月,教育部协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委共同发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到2030年,小学生近视率要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要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要下降到70%以下。

    预防近视,治疗近视一直是一个难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是一种成熟的技术手段,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手术的设备全部依赖进口,所需费用昂贵。瞿佳——中国首个眼视光医院院长,带着他的团队,攻克各种难题,绕过国外重重专利技术,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国产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疗仪,终于在这个全垄断的技术领域,打开了一扇自己的窗。谈到研发的辛苦,说到成功的秘诀,瞿佳将更多的成绩归功于富有特色的眼视光医疗、教育、科学研究一体的温州模式。

    近日,瞿佳教授团队在功能性眼病矫治关键技术研究与转化上取得重大成绩,因此他又斩获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的医学药学奖。站在领奖台上的他又将眼光放在了未来,在他的新视界,普通大众可以享受到全面全程的眼保健医疗“一站式”服务。

    瞿佳在眼视光学教育领域创建了独特的温州模式,同时他也是中国眼视光医院第一人。晚上9点接受采访的瞿佳,刚刚结束了一个会议,深夜还在办公室和同事热烈地讨论着。一张标准的国字脸,一副黑框眼镜,面带笑容。面对记者的好奇,他解释他的眼镜不是近视镜,是远视镜。他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印着一个Q版的自画像,“这是我获得‘第一届大学生最喜爱的校长’时,学生给我画的卡通漫画,我觉得很有纪念意义,就把它印在名片上了。因为受学生喜爱就是我最大的荣誉。”说起和眼科的缘分,瞿佳笑言,“我的姓是瞿,就是两个眼睛好的意思,所以我就学眼科了,但实际上是纯属巧合。这就是缘分啊!”

    依托温州医科大学,瞿佳带领他的团队相继建立了眼遗传学、眼模式生物、近视研究等具有全球竞争能力的科研平台,主持并推动了眼视觉功能的基础和临床、眼视觉发育及眼重大疾病等系列研究。

    在繁忙的教学和科研之余,瞿佳教授也十分重视科研技术的落地拓展。除了基础研究,其团队还致力于眼视光诊疗重要产品(医疗器械、仪器设备等)的关键技术研究,成功研发出首台国产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疗仪。


    眼科——缘来是你

    瞿佳的中学时代恰逢文革,中学毕业后瞿佳步入工作岗位,做过代课老师、临时工、供销员,也拉过板车,坐过机关。回想那段经历,瞿佳说那也是岁月给他的馈赠,“那时候我在温州的一家盲人螺丝厂工作,和他们一起工作一起休息,一起聊天一起伤感,一起用尽全力去生活。他们暗淡的眼睛,他们摸索着重复一个动作,他们的不甘,他们的努力都看在我的眼里,烙印在我的心里。这或许就是我后来走上眼科道路的一个原因。”

    文革后恢复高考,瞿佳是第一批入学的大学生,就读温州医学院(现为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毕业后,考研究生时,好多人建议我考眼科,因为温州医学院眼科有缪天荣教授而名声在外。缪老也是我当时的偶像,在文革时期缪老师因学术成就显著,是有幸请到北京被保护起来未受磨难的国内少数科学家之一。”怀着祟敬的心情,瞿佳在研究生考试报名之前去拜访缪老师。他记得缪天荣老师第一次见到他就说:“你路走对了,门走错了。”瞿佳告诉记者,因为他是高度远视眼,华发早生,“缪老师对我说,眼科很精细,怎么做这个职业?但你也可以扬长避短,比如去做光学研究,多做研究、教学。”第一次与缪老师见面的时间并不长,但缪老师渊博的知识和真知灼见彻底征服了他,从此他就跟随缪天荣走进眼科学的科学殿堂。

    1985年,瞿佳研究生毕业后一直留在学校坚持搞科研和教学,为以后眼视光学科的创建打下了基础。


    眼视光学科——三自方针探讨出“温州模式”

    “缪老曾说,像温州医学院这样的省属高校,处于温州这样的地级市,既不是省会,也不是大都市,就要扬长避短,做出特色。这样独辟蹊径独树一帜的缪老,很早就提出了让眼科学和光学相结合,重点放在眼科光学的理论研究和眼科光学器械的设计研制上”。瞿佳说,这个理念让他贯彻始终。

    瞿佳告诉记者,让他萌生开创眼视光学科想法的人,是缪天荣的开山大弟子王光霁,“他1978年公派美国留学,1983年回国后,带来了国外新的思想,尤其是创新研究方面的,我有幸成为他的助手。”

    1986年,瞿佳与王光霁教授参加在深圳召开的国际眼科学术大会期间,重点讨论了美国视光学和眼科不是一类的问题,这两个学科互相竞争和对抗。“我们就在想,人类只有一双宝贵的眼睛,可否我们将眼科学和视光学合二为一?”

    有了方向,两人就开始着手准备。但当时视光学在国内鲜有人知,非常冷僻,一问世就接受到来自各方的反对和质疑,“红旗能扛多久?”“三年就会关闭”……他们面对的就是自编教材,自筹设备,自行培训的全部靠自己的困境。“教材要自己写,师资没有就和国外联合办学,我们把教师派出国学习,还请求一些国外大厂把设备放在我们这里使用。” 顶着种种压力,1988年,温州医学院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视光学的专业。1992年,国家卫生部批准在温州医学院建立全国第一个国家卫生部视光学研究中心。“这是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瞿佳告诉记者,眼视光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把视光学纳入眼科和医学体系,将传统的眼科教育与当今国际视光学教育接轨,形成了被称之为眼视光教育的“中国温州模式”。眼视光学五年制本科毕业生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可取得医师资格,具有处方权与手术权,培养的人才既可以从事视觉矫正、保健,也可以从事眼疾诊疗。这一模式被国外同行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视光学教育模式之一”。

    眼视光医院——科研走向医院

    教育上的成果得到了认可,瞿佳又率团队建立了视光门诊部,经过两年的筹备和发展,1998年,创建了国内首家眼视光医院。而眼视光科学研究随后也做得风生水起,走上了国际舞台,目前,这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已处于全国乃至世界的领先,许多科研成果都达到了中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

    在院长瞿佳教授的引领下,该院开创和推行了一系列临床新技术,包括实施眼视光门诊规范、综合验光仪推广、眼、鼻相关疾病微创诊疗技术、运动视觉医学、改良扶贫白内障复明救治模式等。

    瞿佳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位北京的小学生,一直出现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导致学习成绩不佳,后期更是常常行为出格。家长带着小孩去过多家医院做了很多的检查,始终找不到病因。最后通过他们医院的检查,发现小孩左右眼视力严重不平衡。经过治疗并培训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后,孩子“脱胎换骨”,最终考上了名牌大学。“我们就是从零开始,做出差异化,医院秉承一种理念就是要让人民满意。”瞿佳说,医院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老百姓的口碑,这也是对我们的肯定,来自最基层大众的评价。我们未来将为大众带来更好的新视界。

    对话:

    国产化设备销售比研发更难

    广州日报:研发首台国产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疗仪困难有哪些?

    瞿佳:我始终坚持“前店后厂”。我们的工作包括了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学校教学。前店指的是医院,后厂指的是实验室和教室。科研成果应用到门诊,诊疗的成功案例丰富了教学,患者带来很多病例,研究人员又有了课题……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我们才能更好的研发。但这类设备的研发本身就很难,首先是外国的技术垄断,我们必须绕开很多已有的专利。设备研发出来,还必须要有志愿者试用。所以我们医院的一位医生自愿成为了第一个我们的设备做手术的人。当然手术很成功,效果也很好。

    除了研发,最大的困难是销售。虽然我们的设备比国外的价格便宜很多,但几百万的价格,还是让很多医院难以接受这样的新产品。我相信以后随着政策鼓励和我们的技术不断的进步,这种情况会改善。

    广州日报:对于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争议还有不少。您对这个怎么看?

    瞿佳:你说开汽车的坏处多不多?汽车现在不是照样发展的很好。这道理是一样的,任何手术风险都是有的。现在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是很成熟的技术。所以关键病人应该到什么医院,什么人来做,适应症是不是符合。以上这些因素都需要考虑。

    预防近视任务重

    广州日报:您对儿童预防近视有什么建议?

    瞿佳:首先要少读书。青少年儿童课业压力繁重是促进其近视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普通近视患者,我们强调“一减一增”,“减”的是繁重的学业负担,是减负,“增”的是户外运动时间和频率。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明,户外活动能有效地降低近视的发生率,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阳光的照射、近距离工作的减少、多巴胺合成增加等。

    因此,我们呼吁,青少年应该加强户外活动时间,增如户外活动频率。现在人们的 “光照” 多来源于LED 照明,但是此照明与太阳光的照明是不同的,易加速视力下降。另外要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

    广州日报:今后研究的重点项目有哪些?

    瞿佳:为了满足人们“看得见,看得清晰,看得舒服,看得持久,看得美丽”的需求,眼科医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由此才有了“功能性眼病”的概念。研究功能性眼病的预防、干预、治疗、矫正的方法,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所以,对近视开展有效的防控至关重要。教育部的近视诊疗和防控工程中心落在我们这里,任务很艰巨。近视的原因很复杂,目前没有太多的好办法。所以对于近视的发生机制的研究和防控都要进行,低度和高度近视防控要同步推进,教育和医疗要协同进行。

    媒体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