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瓯网:幽兰小草 馨香满城——再记隐善15年的“兰小草”王珏
  • 作者:孙余丹 汪文 刘曜 王若江 袁寿省    通讯员单位:校友办公室   编辑:赵妤婕 陈伟   字数:   浏览:4003

  • 王珏

    温州市实验小学少先队拿破仑班兰小草中队授旗仪式。 刘伟 摄

    今天,公元2017年11月17日,为了致敬、传承和弘扬,温州将永远以“兰小草”的名义固定为一个纪念日。

    15年前的今天,一个美丽的“星雨心愿”划过温州上空。“兰小草”王珏,这位洞头区大门镇岙面村普通的乡村医生长达15年马拉松式的隐名行善,从这一天开始。

    这个故事,温暖了过去每一个11月17日,也让这一天承载起深厚的内涵:隐善、公益、大爱、坚持……

    幽兰小草芳菲尽,馨香满城无绝期。

    生于海岛,如今长眠于海岛,“兰小草”王珏,为他最热爱的这片土地默默奉献着一生。

    送别他时,岛上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去。

    秋日的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一艘轮船鸣笛起航,从元觉驶向大门。人们仿佛看到了,28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正背着药箱,兴冲冲地踏上这艘船,开启芳华人生……

    不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题记

    2002年11月,夜。

    秋风骤起,刚刚给一位阿婆输完液的王珏,独自走上楼顶阳台,眺望星空。

    妻子侯海平知道,王珏心里一直在为弟弟的病着急上火,常常在夜里醒来,辗转难眠。

    突然,一颗流星划过天际。王珏愣怔良久,返身下楼,找到了妻子。

    王珏表情凝重,对妻子说:“海平,过去33年,我感觉自己没有做过什么特别有意义的事,我想用接下来的33年去做一点有意义的事。”

    天际的流星,在王珏的心底里种下一个美丽的心愿。

    两夫妻,翻查了存折、估算了自己一家一年的收入和支出,反复商量斟酌最后决定:每年捐出2万元,帮助急需帮助的人。

    一场夫妻夜话之后,第二天,侯海平带着一沓钱和特地买来的绿色卡纸来到诊所。闲暇时,王珏坐在办公桌前,思考了许久,在卡纸上郑重写下一封信。他将妻子带来的2万元现金和这封信装进一个红盒子里。他还给在乐清柳市理发店做学徒的小舅子侯海国打了电话:“明天你陪姐夫去温州送个东西。”

    11月17日,天未亮,王珏就从大门岛搭乘轮渡来到侯海国住处,两人又坐公交到永嘉瓯北,再转轮渡、公交,最后来到温州晚报大厦。一路上,侯海国不断追问王珏,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王珏却只回答说,你只管帮我送就好了,不要多问。

    在温州晚报一楼前台,王珏放下盒子就准备离开。前台人员询问他们盒里装的是什么并准备请记者来接待。王珏连声说:“我们不识字,不用了。”话音未落,两人就火速离开了。

    匆匆赶来的记者,小心翼翼打开了盒子,发现里面有两捆崭新的“单佰头”。前台人员和保安一起,清点了钱数,足足两万元。这在当时可算是一笔巨款,几人不由面面相觑。

    盒子里还有一封信,蓝色的信封上端端正正地写着:星雨心愿。信中写道:这两万元是我们夫妻辛苦挣来的钱,捐献给天底下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孤儿寡母、失学儿童和老弱病残等。信中还许下诺言:用三十三年时间,每年捐献两万元“星雨心愿”,以报国家对我的培养之恩,报答农民“粒粒皆辛苦”的养育之情。署名为“农民的儿子兰小草”。

    第二天,温州晚报社会新闻头条刊发《“星雨心愿”沉甸甸 两青年送来巨款悄然离开》一文。“星雨心愿”的种子开始随风播撒,落进千家万户。

    看到报纸后,侯海国才知道,盒子里装的竟然是2万元。当时的他更想不到,自己这一送,就是14年。只有一年,是因为他在送捐款时,通过公用电话和记者联系,透露了“兰小草”零星信息。结果,“兰小草”就“罚”他停当一年“爱心使者”。

    第二年11月中旬,王珏又把包裹交到侯海国手上,委托他单独送到温州晚报。拿着包裹,看着里面的2万元,侯海国一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跑来劝姐夫把钱留下来,当时他如果去乐清开一家理发店这钱也够了。可王珏却摇摇头,坚持要送过去。

    2003、2004、2005年……侯海国有时把钱送到鹿城区慈善总会,有时送到市慈善总会,有时送到温州晚报,送钱的地点时有变化,但是11月17日,2万元,15年基本没变过。

    每一次送完钱后,侯海国都会留意第二天的报纸并收藏起来。如今泛黄的报纸,就像是特殊的“收据”,默默见证着15年每一笔“星雨心愿”。

    不移

    气如兰兮长不改,心如兰兮终不移。——题记

    2010年11月16日下午3点10分,身着黑色夹克衫的“兰小草”,匆匆来到温州市慈善总会办公室:“不好意思,去年迟了一天,今年早一天过来。”

    “兰小草”把装有2万元的“星雨心愿”袋子放在接收捐款的工作人员王阿姨桌子上,便匆匆离去。王阿姨刚要请他留步,开一张捐赠票据,他已飞快地走下楼梯,再一次消失在人群中。

    时光倒回到2009年11月,一天夜里,侯海平从抽屉里拿出今年攒的积蓄,数了好几遍,怎么数都不够2万元。

    眼看着11月17日就要到了,这可怎么办?夫妻俩很是发愁。

    “要不先找海国借点吧,等我诊所赚了钱就马上还给他。”王珏说。

    第二天,海平把海国叫来家里。见到王珏,还没等他开口,海国就说:“姐夫,我知道,马上到17日了,你把东西给我吧。”王珏向侯海国吐露了实情,向他借钱。

    侯海国一听,情绪有些激动:“姐夫,你是说你要借钱捐款?”王珏点点头。随后,侯海国又是噼里啪啦一通说:“不够就不要捐了嘛,少个一两次有什么关系,省吃俭用攒钱做善事我理解,但是没有就不要勉强,何必要借钱捐款呢。”

    侯海国的这番话,让王珏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话语也变得严厉。他说:“这是我的承诺,做人要信守承诺。”

    这一年,因为四处借钱,凑齐2万元送到温州时,比往年迟了一天。

    当时的侯海国不能理解,为什么姐夫捐款都要借钱了,平时还要不断帮助镇上的村民。

    但对于王珏来说,在大门岛上遇到的人和事,给了他许多温暖。

    1995年7月,雷雨夜,怀胎10月的侯海平突然羊水破了。

    停电!断水!风雨交加!危急时刻,周边的邻居和敬老院的老人们纷纷出动,叫来三轮车,冒着风雨齐心协力把侯海平送到了中心卫生院里。那一夜,王珏和侯海平迎来了生命中最美好的礼物——儿子王子震出生了。

    一边是哇哇啼哭的儿子,一边是对自己这家外来户给予无私帮助的邻里,王珏的心里充满感动。

    他把感谢化作大爱,流淌过在岛上度过的28年。

    岛上空巢老人居多,王珏对待病人如同照料家人一般。一次村里的一位年岁已高的阿婆在卫生室打完点滴,行走不便,他二话不说主动背起阿婆,把她送回家。一次恰逢台风天,隔壁村的林阿姨打来电话,说自己孙子头很烫,脸很红,还抽筋了,王珏不顾外面的风大雨大,背起医药箱就往林阿姨家里赶。中心敬老院的老人每次来看病,王珏都分文不收,还总是自掏腰包,叫来三轮车送老人回去。

    平时村里修桥铺路,王珏总是积极捐助,并动员身边村民参与。2008年5月汶川发生大地震,虽然家里经济比较紧张,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捐出善款。

    张岳芬的家就住在王珏诊所的边上,每每看到王珏诊所忽然拉上了门,她就知道,他肯定又去哪里送钱了。这些年,光张岳芬知道的捐款,就有四五次。一次是到永嘉山里为一名孤寡老人送钱,一次是到乐清为一名白血病患儿捐钱……

    2009年起,每年端午中秋,王珏都会和妻子一起,为镇上中心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去一份应节的粽子月饼,过年他又在镇上阿楠酒楼为老人们摆上一桌分岁酒,给每人发一个“压岁”包。

    王珏曾两次以“兰小草”之名,给温州晚报记者寄去5000元钱,留言说要在《温州晚报》上刊登公益广告,为拯救轻生者出一点微薄之力。一个“最美公益广告”刊出“兰小草”留言:“珍惜健康,珍爱生命!”

    在他家中,兰花常开,因为这是奶奶生前最爱的兰花。

    不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题记

    2011年3月4日,晚。在温州广电中心演播厅,2011“建行杯”感动温州十大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正在举行。

    这一年,承诺将连续33年每年捐款2万元的无名英雄“兰小草”和捐献遗体挽救3个生命的刘中平、慈善老人虞一杰等一起,获得“感动温州十大人物”称号。

    演播厅里,气氛热烈,掌声久久不息。

    距离温州市区60多公里外的洞头大门镇甲山村,王珏和侯海平正守在电视机前看直播。

    “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肯定是来患者了,王珏一个箭步冲下楼去开门。

    “王医生,您快帮忙看看,我女儿怎么就突然腹泻发高烧。”隔壁长沙村村民林雪芬带着女儿来向王珏求助。

    经过仔细地把脉问诊后,王珏又询问道:“孩子今天有吃什么野味吗?”

    “野味?对对对,中午的时候吃了她爸爸抓来的野生黄鳝鱼。”林雪芬说道。王珏连忙说:“孩子这么小,怎么能吃野味呢,会吃出大事的!”王珏边说边让妻子海平立马煎一贴药,给孩子喝下,并嘱咐她们回家再煎3帖喝。

    送走了林雪芬,已是凌晨,颁奖典礼的直播早已结束。

    第二天一早,侯海国来到王珏的诊所,他问道:“姐夫,昨晚的颁奖典礼你看了吗?你获奖了,你真棒!”王珏淡淡地说:“这些都是小事,以后别提了。”

    早上诊所一开门,就像往常一样,来了许多患者,王珏仔仔细细地为他们诊疗,中午饭也只是随便吃上几口。

    岛上,王珏一如既往做他的乡村医生。岛外,“兰小草”已成为温州的道德偶像。

    新华社、央视、光明日报、浙江日报……几十家媒体联手追寻“兰小草”,对他进行持续的关注和报道。“兰小草”,获评2011年感动温州十大人物、“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慈善人物”“偶像的力量——2014腾讯·大浙网十大年度人物”等……2015年,“兰小草”诚实守信故事入选温州道德馆。

    2013年的除夕,王家的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大哥王璋聊起了从温州晚报上看到的“兰小草”的报道,随口说了句:“他每年都捐2万元,家里肯定有几千万元财产。”侯海平下意识地回了一句:“那也不一定,你弟有什么钱,只不过在坚持……”

    家人顿时一片静默,传说中的“兰小草”竟是自己的亲人。

    五弟王瓒不禁发自内心佩服二哥的简单纯粹。洞头元觉状元岙村的老王家共有5个儿子,分别是“璋、珏、琛、瑜、瓒”,都表示一种玉器。父亲希望孩子们能拥有美玉般的美好品格。

    从小到大,兄弟几个当中,王珏都算不上是特别出众的那一个。却只有他继承了父辈七代行医的衣钵。

    1986年,17岁的王珏带着高中毕业证书,走出元觉中学的大门。他开始跟着父亲学医,小成后就接过父亲手中的听诊器,搬到了大门岛上甲山村爷爷的那间乡村小诊所。一边帮忙,一边继续求学,直到1990年爷爷过世,他正式接管爷爷的诊所,扎根海岛行医。

    对待穷苦病人,爷爷总是不收医药费,还常留病人在家里吃饭。在元觉行医的父亲也常常告诫王珏:对待病人,要常常帮助,多点关心。

    28年里,王珏走到哪都带着针灸盒,发现有人中暑就马上救治,治好了,转身就走,不要报酬,不要留名。为了提高技术,他先后去了浙江中医学院、温州医科大学进修学习。在家里的书房里,案头摆满了各种中医药书籍,光《黄帝内经》一书,就被他差不多翻烂了。

    在儿子王子震的印象里,父亲王珏常常深夜还在钻研中医药。一盏微亮的台灯,一个瘦小的身影,伏案钻研,这是王子震记忆中父亲的模样。

    从小就在亲戚、老师家中辗转寄居的王子震,以前对父亲有许多不理解。比如每每有危重病人送到诊所时,父亲为什么毫不畏惧地接诊,而不是第一时间让病人去医院。比如每个停电停水的台风夜,父亲为什么还要接诊前来求助的病人,每一次都打着应急灯为病人看病。还比如,父亲病逝前的这个中秋节,为什么还要自己特地去温州买来月饼,给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

    村民陈凤香曾一再追问王珏,为什么总是在帮助别人。王珏说:“做医生,救治病人是本分;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不凋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题记

    2017年10月25日,大门岛的海风又起了,这一天,是“海岛医生”王珏出殡的日子。

    老王家的村前广场,吊唁的花圈摆了一地,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送行者让本就不大的空间显得更加拥挤。

    帆缦、丧服、纸花还有挽联,铺陈的兰花白得和天上的白日头一样刺眼,这是王珏生前最喜欢的颜色,而如今却预示着他的永远离开。

    “爸,你说好要共同完成33年的‘星雨心愿’,可是还没完成却转身离开,原来守信的你,竟也会失约……”追悼会上,王珏之子王子震撕心裂肺的哀哭着,诉说着,对父亲的思念。

    一曲《小草》,送别父亲。他知道,父亲最喜欢听他唱歌。

    今年6月底,王珏特意和妻子赶去厦门,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从厦门回到洞头后,王珏的脸色越来越差,7月27日,在温医附一院确诊为肝癌晚期。

    一心装着大门岛上群众的王珏,第一次,拒绝回到大门岛。他说,他怕岛上邻里知道后担心。从上海回来,他回到了元觉,陪伴着老母亲。

    在他的诊所前,总有患者来打听:王医生去哪了?

    村民们得知王珏患病的消息后,一批批坐船过来,到王珏的老家来看他。村民朱月兰和丈夫赶去探望时,躺在病床上的王珏,还惦记着朱月兰丈夫胃寒的事情,抬手给他把脉,提醒他一定要多注意休息。

    原本已经在厦门找到工作的王子震,也辞职回了老家,陪在父亲身边。他记得,最后几个月里,在父亲的脸上完全看不到疾病带来的痛苦,父亲总是笑着说:“没事的,没事的。”他常常坐在病床前唱歌给爸爸听,希望爸爸的心情能好些。

    王珏的病情一天天恶化,便血、吐血发生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侯海国记得,当时姐夫身体很虚弱,唯一一次动怒是因为“兰小草”的事情。那时,家里有人提出把“兰小草”的身份向社会公布,王珏听了后很生气,脸色很难看,皱着眉头说不出话。大家都知道,王珏的病不能动怒,从那以后,家人再也不敢提起此事。

    几个月里,妻子侯海平整夜整夜不睡觉,衣不解带的在病床前照顾着丈夫。

    有一天早上,王珏的精神状态稍稍好转。他起身握住妻子的手,轻声嘱咐道:快到11月17日了,今年的钱想办法凑起来送过去。

    “知道了,你放心。”侯海平强忍着泪水,点点头,说道。但她心里清楚,这2万元,恐怕是交不上了。这些年来,家中诊所挣的钱,除了生活基本开销都已经捐出去了;多年前给儿子在温州买的房子还在还着贷款;今年来为了看病治病,家中已是囊中羞涩……

    10月19日晚,病床上的王珏又一次吐血,他依然笑笑说没事。他还不忘嘱咐儿子,要多做公益之事,要照顾好妈妈。

    2017年10月20日下午5时,王珏因病去世,享年48岁。

    按照王珏原来的打算,“兰小草”的秘密将在33年的承诺完成后向社会公布。

    但在他病逝后,一通电话,在人们心头掀起了感动热潮。

    王珏去世当晚,全家人开过家庭会议后,决定给社会一个交代。于是,由王珏弟弟王瑜为代表,拨通了温州晚报记者的电话。顷刻,隐藏在这个名字背后的温暖倾泻而出。

    一个人,感动一座城15年。遗憾的是,人们再也等不到他。接力善行,延续“兰小草”精神,是世人对王珏最好的纪念。

    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周江勇专门作出批示:“兰小草”王珏隐名行善15年,像一株幽兰小草,虽默默无闻,但馨香人间。他的离去,令人悲痛,但他的精神,必将永恒。

    一场轰轰烈烈的“接力‘兰小草’、构筑‘道德链’”的活动席卷了温州城。

    市委办机关党委第一支部、市委宣传部等18家单位第一时间抢过18个“接力棒”,各捐出2万元,为“兰小草”未完成的“星雨心愿”接力;10万+网友参与“接力兰小草善行”网络留言板活动,承诺接力善行,留言板上写满了感动;13家全国文明单位、温州女企业家协会、上海泛宝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温州实验小学拿破仑班等爱心单位和企业捐出爱心款,接力行善。

    “兰小草爱心基金”倡议建立,集纳涓滴小善,接力前人善行,用以帮助急需帮助的人。双“11”当天,就有百名网友为“兰小草爱心基金”助力捐款。

    为了让11月17日拥有一个温暖响亮的名字,1万多名网友凝聚智慧,加入到为11月17日命名的活动中。

    …… ……

    就在人们苦苦追寻“兰小草”的同时,我们惊喜地发现,“兰小草”就在我们身边。温州素有隐名捐款的传统,有许许多多棵“兰小草”。他们中的许多人生活并不富裕,但坚持长期隐名行善。这种道德自觉、文化自觉为温州慈善构筑起最坚实、最具活力的基底。

    “兰小草”和“兰小草现象”在一次次感动温州的同时,激扬起了强大的榜样感召力、凝聚力和带动力,幽兰小草、凡人大爱如脉脉馨香滋润每一位温州人的心灵。

    在大门镇,王珏家的房子前,他们夫妻俩精心栽培的盆栽绿意浓盛。春风吹过,这片绿意恣意向上,生机勃勃。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