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暑假,本已放假的温州乐清雁荡镇海岛寄宿小学仍旧非常热闹,海岛上的孩子们正在参加2017年温州医科大学“七彩阳光”体验式生命教育海岛科学营,这也是温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第8年登上乐清西门岛开办主题教育科学营。本期的科学营夏令营积极响应浙江省“治水剿劣”行动的号召,以“护水小勇士”为主题,西门岛上00后的“岛三代”作为学员。八年间实践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小营员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但八年间暑期科学营从未间断,8年的暑期科学营医大的学子们都做了什么?又是什么让他们坚持了8年?
8年致力于培养“岛三代”环保意识
西门岛种植着全国最北端的红树林,是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温医大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结合所学的生物、海洋专业特点,在2010年初次登上西门岛,以此为基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当时红树林在当地的保护情况并不乐观,为培养岛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实践队员开展了多种宣传活动,并决定开办海岛科学营,从00后“岛三代”开始从小培养环保意识,让更多孩子从小懂得保护海洋,保护家园,为建设绿色海岛出一份力。
在随后的几年中,实践队成员围绕海岛生态展开了多种多样的科研调查,同时一直坚持开办科学营,8年来分别以“守护红树林”、“海洋知识科普”、“海鸟观察”、“海洋气候观测”等主题,让海岛儿童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并多次邀请海洋生物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来岛进行讲座,为孩子们普及更多的海岛环境保护知识。
8年的时间里,实践队员和“岛三代”都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夏令营一直坚持下来。连续七年带队暑期社会实践的指导老师刘健说:“孩子是西门岛的未来。八年来,我们扎根在这个地方,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的科学营,引导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爱护海洋、回报西门岛。”
8年爱心陪伴留守“岛三代”
在今年的暑期科学营中,参加过三年的黄鑫依(化名)总是早上第一个出现在营地,原定9:00开始的课程,她总是7:30就到了,午休时间她也总是吃完饭就立马赶回营地,跟在实践队队员身后。向她了解原因,她说爸妈都在上海工作,身边只有高龄的爷爷奶奶照顾着,每年参加科学营这段时间是她暑假中最快乐、最充实的时光。
在西门岛,像黄鑫依这样的留守“岛三代”不在少数,很多岛民长期在外地务工,岛上的很多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他们中的不少人就在这海岛寄宿小学上学,尤其在漫长的暑假,这些留守在西门岛的“岛三代”更需要关注和陪伴,因此,实践队结合温州医科大学的教育资源通过打造一系列快乐、生动的体验式生命教育培训,新颖、充满挑战的室内外素质拓展训练、科学小实验、生命急救技能培训、医疗科普小课堂等,让青少年在身体上、心理上、技能上、知识上都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很多孩子都和实践队员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每年科学营开营后,不少往期学员都会返回基地,看望这些大学生哥哥姐姐。
针对有些家境贫困的岛上孩子,实践队员还牵线搭桥,促成温州市区家庭与海岛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目前已为40多位岛上贫困孩子找到了结对帮助的家庭。就在去年,温州医科大学的一名老师还收养了岛上的一名孤儿。
8年海岛暑期科学营,累计200多名实践队员,他们坚持用所学专业知识向西门岛“岛三代”传递海岛环境保护理念,默默用爱心陪伴和守护海岛留守儿童,这是90后大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承担责任,奉献社会,积极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原文链接:http://www.66wz.com/wztv/system/2017/07/10/105007956.s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