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一天就把两会精神落地是怎样做到的
  • 温州晚报:全国人大代表、附属眼视光医院院长瞿佳接受晚报记者专访
  • 作者: 欧阳潇    通讯员单位:温州晚报   编辑:朱雪芬   字数:   浏览:2499
  •     在附属眼视光医院,“知名专家团队门诊”的牌子已钉在了诊室旁边;51挂号网已亮出了医院的团队号。据介绍,这一系列准备工作都是3月7日一天之间完成的。3月6日深夜,远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院长瞿佳教授通过微信给他的助理吴文灿发来资料,包括李斌的讲话,还有“团队医疗”相关知识,并简单问了句:“可否马上做?”

        3月8日,“团队医疗”门诊直接开诊。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记者电话采访了瞿佳。

        把医院曾经的尝试“规范化”

        记者:瞿院长您好!您远在北京参加两会,为何突然想在眼视光医院开展“团队医疗”?

        瞿佳:我到北京后发现,年前“女孩怒斥医院号贩子”这事件引起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讨论,怎么对“号贩子”标本兼治成了我们医疗卫生界代表、委员们时不时讨论的话题。3月5日上午,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部长通道”时曾接受采访,这场采访我虽未曾参加,却在会后收到了新闻推送。

        新闻上讲,李斌说,要感谢那位姑娘的一声吼,推动了老大难(号贩子)问题的解决。她谈到可推行专家团队诊疗,通过团队初诊,再把疑难重症推荐给专家。

        北京同仁医院、天坛医院、宣武医院已推出“团队医疗”的方式。得知这些信息后,我非常激动,这是我们一直想做想尝试的事情啊!专家团队诊疗这种医疗服务模式可以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疑难杂症找专家难的问题,实现了专家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可以给群众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而且,附属眼视光医院的部分科室已经尝试进行了“团队医疗”,只是还未形成明文规范。我脑中冒出一个念头,何不借此机会把医院的尝试规范化呢?于是我就表达了这个想法。

        没想到医院效率非常快,一天就完成了准备工作,我不时接到同事们的来电和微信沟通,3月8日凌晨1点,还有同事电话打过来。

        根据病人需求进一步完善细节

        记者:接下来我们还有怎样的打算?

        瞿佳:说实话我们是边做边调整,还有一些细节需进一步完善,比如,我们要开通反馈通道,看团队的结构是否符合病人需求;医生的绩效考核也需相应调整。

        “团队医疗”制度出现最直接的原因是缓解“挂号难”。但还会有更深层次的意义,首先,有利益加强医生之间的“传帮带”,在诊疗过程中,普通医生与专家级医生的沟通会更紧密,更利于普通医生的成长。其次,这也是深化医改对我们公立医院的倒逼改革。我市推出分级诊疗,将会有很多病情轻微的患者选择在社区、乡镇医院看病,我们的病人会有所减少,因此,我们必须腾出精力往“高、精、尖”的技术层面发展,“团队医疗”有利于医疗资源配置,无疑会帮助医生腾出精力做专做细。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