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晚报:温医大附二医成为温州“骨舞人生——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援助项目”的审核资质单位
  • 我市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可申请治疗援助
  • 作者:胡海珍    通讯员单位:温州晚报   编辑:朱雪芬   字数:   浏览:2958
  •  

    63岁的陈大妈怎么也没有想到,平时很少感冒咳嗽的她,看上去那么健壮,却在今年初坐公交车时居然坐出了骨折。当时车上人多,她坐到了最后一排。汽车开出去没多久,路上一颠簸,她就发现全身痛得动弹不了,特别是腰部像断了一样。送到医院一检查,居然是腰椎骨折。而像陈大妈这样坐公交车坐出骨折的病人,在附二医平均每年都会接诊到十几个。

    60岁以上骨折病人 一半以上患有骨质疏松

    附二医骨科脊柱外科王胜博士介绍,动不动就骨折的老人,其实早就患了骨质疏松。但是由于该疾病没有预警信号,在临床上容易被忽视,因此通常其首发征象就是骨折。据统计,在附二医骨科,1060岁以上的骨折病人中,超过一半就是因为骨质疏松引起的。患有骨质疏松的老人骨头的脆性增加,犹如一块泡沫板,容易碎、折,承受外伤的能力大大下降,坐公交车、不小心跌倒,甚至咳嗽等,都会导致骨折。

    其中,在骨质疏松病人中,女性比例远远高于男性。尤其是50岁以上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迅速丢失,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更高。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比例更是高达1/3。男性则是在70岁以后高发骨质疏松。

    首次骨折后,再发骨折风险将显著增加。附二医骨科主任医师徐华梓教授解释:这就是骨折后的瀑布效应。首次骨折后,二次骨折的风险增至三倍,第三次骨折增加五倍。虽然骨密度看上去差不多,但骨折后骨的微结构损伤严重,强度大大下降,很多老年人因此多番骨折。

    老人出现这些信号,可能是骨质疏松

    在慢性病中,骨质疏松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后的第三大杀手。徐华梓教授提醒,老年人如果出现以下几个信号,要引起重视,及时上医院针对骨质疏松做相关检查:

    起床时或者躺下时,全身隐隐作痛,包括肩痛、背痛、腿痛等;晚上睡觉时有2~3次脚抽筋现象;下肢乏力,上下楼梯时走不动;坐久了或者站久了腰部有下坠感。

    要预防骨质疏松,医生建议,除了适当进行舒缓的锻炼、积极预防跌倒外,50岁以上人群的基础预防用药就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同时使用抗骨松药物进行配合。

    低保和低收入市民,可申请骨质疏松治疗援助

    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恶化,骨量就像不断流出的水一样减少。抗骨吸收药物可以维持旧骨,却无法重建新骨。很多老人已处于反复骨折的骨脆脆状态,终日伴轮椅甚至卧床不起。对于这些患者来说,促骨形成药物可使患者有机会告别卧床和轮椅。徐华梓教授表示。

    据了解,从本月起,符合条件的低保和低收入市民可申请骨舞人生——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援助项目的治疗援助。该援助项目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简称基金会)发起(详情可查询项目官网:forsteopap.ilvzhou.com)。目前,援助项目已覆盖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温州等25个城市的各大医院,附二医成为此次温州援助项目的审核资质单位。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