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晚报:瞿佳:医疗与教育集于一身 医改灼见从实践迸发
  • 作者:王乐乐    通讯员单位:温州晚报   编辑:周建国   字数:   浏览:2118
  • 他是一名声名远播的医学专家,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当医疗和教育这两块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内容,交织集结在一个人身上时,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锲而不舍、不遗余力地为医改、为全科医生培养计划等奔走呼号、“逢会必讲”。昨天,著名眼科专家、温州医科大学校长瞿佳接受温州晚报全媒体采访。

    改善医患关系

    记者:医疗与教育都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百姓非常关注的问题。瞿校长,你去年的几条议案建议中,我注意到,其中有条建议,是将医院划入公共场所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的就医环境,得到了怎样的回复?

    瞿佳:在去年,我就跟医学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起提出,希望把医院作为公共场所,这样公安部门能够更加重视、介入更深,能够及早来干预、预防这些暴力袭医事件的发生。

    把医院作为公共场所的建议,因为涉及到法律界定上,公安部门和我们的认识,还有不是那么一致的地方,公安部也是积极研究这些问题。国家现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违法必究,有法必依,我们有理由相信此类事件会逐步减少,会给医护人员创作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通过提出的建议,能够改善我们的医疗环境,改善医患关系,我觉得这也是我,一位人大代表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培养全科医生

    记者:你是医生,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从前年你开始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你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建议政府培养订单式的、定向的、合格的基层农村全科医生。希望我国能建立一种免学费,提供事业编制,其待遇不低于县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并在职称晋升方面提供相应的优惠条件,在工作满一段时间后,可回到县级医院的全科医生的体系制度。目前进展如何?

    瞿佳:一边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医护人员疲惫不堪;一边是乡镇、社区医疗点“门可罗雀”,致人才严重流失。为什么基层群众还是“不信任”社区医疗机构,宁愿费时费力去挤大医院,也不就近到乡镇基层卫生机构就诊?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合格的医学人才,不愿下到乡镇基层医疗单位并安心在那里工作。我认为,加快合格的、受老百姓信得过的全科医生培养是一条重要途径。

    浙江试点全科医生培养的基地主要就落在温州医科大学,浙江省也在温州试点基础上推广全科医生培训。目前温州医科大学已有两届临床医学专业分流学生服务于基层,展现出较高的专业素质。现在我们学校有1000多名这样的学生,计划在毕业后对他们进行"5+3"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在其于乡镇卫生院工作期间提供进修机会。目前,教育部也在全国22个省60余所学校中试行。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全科医生是受老百姓欢迎的,是医改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有益尝试。

    防治老年人白内障防

    记者:除了关注“全科医生”,你是眼科专家,今年也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大老年人白内障防治力度的建议》,具体是怎样的?

    瞿佳: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作为一个全民性眼科疾病。据统计,目前中国已确诊白内障患者多达3500万人,每年新增白内障患者40万人,每年因白内障而导致失明的约有50万人,而且还以8%-10%的速度递增。进一步提高我国白内障手术率,提升广大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指数,是防盲治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今年提的就是,70岁以上老人,政府应该提供支持,全部免费治疗白内障。这样可以大面积、全方位的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其实白内障通过手术治疗就可复明、可恢复正常视觉的手术,临床显示,白内障手术是所有手术中效果最好、非常成功的手术,而且复明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媒体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