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这是一棵生命之树,医者敬生命之重,畏生命之弱,要把尊重生命的理念贯穿在医疗活动的始终,让在大树庇荫、守护下的人们健康幸福——这是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陈肖鸣对该医院新院区大型浮雕的理解。
而在温医大附一院老院区,入口处的标识是一个日月同辉的雕塑,象征基业永盛。从日月同辉到生命之树,是理念的一种改变。
陈肖鸣是知名的小儿外科教授,在兼任温医大附一院院长之前,曾在温州医科大学、温医大附二院的领导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有着丰富的医院管理实践经验,对医疗改革也有自己独到的思考。近日,他荣获中国优秀医院院长称号,这和他的理念、他力推的“智慧医院”医患友好模式不无关系。
拿着扩音喇叭
院长在门诊大厅引导自助操作
“这是我们老院区门诊的情况,每天一万人次的门诊量,楼梯上都人挤人,可想而知,患者对医院的感觉会多么糟糕。”陈肖鸣指着电脑里一张照片说。2010年,陈肖鸣上任温医大附一院院长,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改善就医环境、解决老院区人满为患的问题。
他决定用“创新”二字来破解看病难。“创新就是要打破成规,缩减没有价值的环节。”陈肖鸣这样说。2011年,该院在我市率先推出患者实名预约预存服务模式,并结合新的流程推出了自助服务机,简化了传统的挂号、检查、缴费等流程。对于这些新事物,患者刚开始却不买账。于是,陈肖鸣拿着扩音喇叭,站在门诊大厅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在自助服务机上操作。后来,各职能科室人员轮流在门诊大厅做讲解员和引导员。
如今,该院350万人次的年门诊量中,七成以上实现了预约、预存,大部分患者排队的次数从原先至少6次减少到0次,普通患者30分钟内基本完成门诊。
确实,温都记者曾经电话预约一个科室就诊,短信马上收到相关预约信息,包括就诊时间和医生名字。在约定时间记者直接到诊室就诊,通过手机银行在就诊卡里预存费用,医生开药后直接扣除药费。拿着诊疗卡去取药时,药房已经将药准备好。
陈肖鸣说,出现了问题,就要削尖了脑袋想办法去解决,每天努力一点点就能有进步,哪怕只能解决百分之一,持续的微创新就可能完成颠覆。
参观阿里巴巴
催生支付宝嫁接医院信息系统
新院区工程建设,可以说是陈肖鸣任院长后完成的一件大事。新院区相对偏远,如何让患者快速、方便到医院?陈肖鸣的思路是——充分借力社会资源。
他联系公交公司,增设了往返新老院之间的89路公交车,请青田至机场的公交车“绕”到新院。如今,直达新院区的公交线路已达9条。此外,对于急救患者,该院的直升机停机坪可以派上用场。
该院与中国电信114、中国移动12580合作,将患者的预约电话转移到这两家电信运营商的呼叫中心,实现了24小时预约服务;与移动公司推出智慧医疗手机客户端;与联想集团合作深度开发医院软件系统;患者可在温州地区任一建设银行网点缴费。
今年5月,该院成为全国首家牵手支付宝“未来医院计划”的医院,而这个计划从想法到实施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当时,陈肖鸣应邀到杭州阿里巴巴总部参观,工作人员介绍的支付宝“未来医院”计划引起了他的强烈兴趣。陈肖鸣认为,支付宝若能嫁接到医院,可为患者缴费增加一种安全便捷的支付方式,于是他现场向支付宝工作人员介绍了温医大附一院的信息系统。这引起了支付宝公司的极大兴趣,主动提出到医院实地考察,双方很快拍板决定合作方案。“因为我们之前建立的数字信息化系统较为完善,只要端口一接,就上线了,可谓水到渠成。”陈肖鸣这样说。
陈肖鸣说,把手机APP、支付宝等网络工具用到医院里,不仅可以解决医院流程的一些痼疾,还有助于充分发挥医院本身所具备的优势。
开放职工食堂
就餐者中一半是患者及家属
去年,陈肖鸣去哈佛大学考察,校园里一句“HUMAN FIRST”(人是第一的)的标语打动了他。他说:“如果处处把人放在第一位,把患者当作我们的用户,从一次性的看病变成健康管理、健康咨询,患者在医院得到体验肯定就是良好的。”
陈肖鸣说,真正为患者服务,还要在遵守社会规则的前提下,敢于冲破陈旧观念的藩篱。比如,原先财务规定,收费要有专门的人员,医生不能代为收费。陈肖鸣打破了这个框框,他的创新做法是:病人往医疗卡里预存钱后,医生只是通过电脑操作,并不接触现金,医药费最后归总到医院财务。2012年,新院区启用后,医院面积比老院区增加近5倍,就诊人数不断攀升,但整个医院的收费人员并未增加,仅有11人。
在新院区,医院职工食堂是向患者及家属开放的,用门诊卡可以在食堂买饭买菜,平均每天中午有近万人在食堂吃饭,其中一半是患者及家属。在职工食堂对患者开放之初,也曾有不少反对意见。“提出反对意见的,无非是觉得病人脏,怕传染。我问他们,做白内障手术的是病人吗,生小孩的产妇是病人吗?为什么不能一起吃饭?”陈肖鸣说,新院在郊区,周边餐饮店不多,开放职工食堂可以方便患者和家属用餐。另外,该院并不是传染病专科医院,食堂的不锈钢餐具也是彻底消毒的,不必太担心传染问题。经过引导,慢慢地,职工也接受了。
首创院外关怀
患者是用户,与医院实时互动
谈到患者,陈肖鸣喜欢用“用户”来称呼。在他看来,在未来的医疗模式里,医院和患者之间关系紧密,几乎是实时互动的用户关系,患者从入院前到出院后,医院要提供全程关怀,要为他们的健康进行全面管理。
今年8月,全国首届“医患友好度”高峰论坛在该院召开,温医大附一院国内首创的“院外关怀系统”应时而生。该系统包括“医患沟通”、“分级诊疗”、“院外医疗”三部分内容。“医患沟通”,是在医生和患者之间搭建一个沟通平台,具有健康记录、医疗咨询、患友会、满意度评价等四项功能。患者就诊前可以自己记录病情,就诊时医生通过电脑即可查看,使门诊时间得到高效利用。“分级诊疗”能帮助患者快速实现该院与其他医院的转诊,患者无需来回奔波办理手续。在“院外医疗”服务中,医生可对需复诊检查的患友会成员,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直接开出检查申请单,患者凭医生医嘱短信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医院还在部分病房安装了平板电脑,住院患者可以登录“院外关怀”系统,将治疗感受告诉医生,也可向医生咨询病情。患者还能通过平板电脑连接外网,刷网页、看视频,在轻松欢快的环境中接受治疗。今后,该医院的病床都将陆续安装上平板电脑。
陈院长的“散讲”
同事说,常有新视角新思维
陈肖鸣说,他少年时就立志当一名医生,如今他不仅是一名医生,还是一名医院院长。对于医生和院长的角色转变,他认为,医生重在追求专业领域的成就,而院长重在创造一个能培养更多好医生、能让更多患者受益的环境。
从温医大附一院医务人员的微信朋友圈可看出,该院有足球场、篮球场、健身房、暑假托管班、净菜市场,管理层非常注重职工的生活需求。陈肖鸣说,管理者照顾好员工,员工才能照顾好患者。
工作之外,看书是陈肖鸣的一大爱好。在他办公室的书架上,既有专业书,也有经济、哲学类的。记者采访时,他刚好收到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寄来他的新书《互联网方法论》。和他共事多年的同事说,很喜欢听陈院长吃饭时“散讲”,特别是他的互联网思维,总能给人带来新视角和新思维。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