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杭州7·5公交纵火案”,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一些伤员至今还在医院抢救治疗,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烧伤科护士长缪爱梅,作为我市唯一一名医护人员,参与了此次救护工作,其护理对象就是此案中受伤非常严重、身份也最为“特殊”的伤员——嫌犯。
她的朋友知道后,除了关心慰问外,还有人冲她开玩笑,这样的病人还救什么?让他去死吧!
她面对十恶不赦的纵火嫌犯,每天工作12小时,面临一大堆的脏累活,她是怎么挺过来的?
昨晚,本报记者连线援杭救治的护士长缪爱梅。
□本报记者 王骁 通讯员 黄丽颖
■新闻背景 杭州7·5公交纵火案
7月5日17时许,杭州市东坡路与庆春路交叉口,一辆7路公交车突然起火燃烧。7月6日凌晨,警方锁定放火嫌疑人系公交车内被烧成重伤的一名男子。据查,犯罪嫌疑人包某,34岁,甘肃省漳县石川乡人,近年来在浙江多地暂住落脚。7月5日早上,包某从义乌窜至杭州,当天16时09分从7路公交车灵隐站上车,17时03分7路公交车行至东坡路与庆春路交叉口时,包某点燃随身携带的类似“香蕉水”的可燃液体,致车厢内迅速起火燃烧,造成29名乘客受伤,包某也被烧成重伤。
特殊使命 护理纵火嫌犯
今年37岁的缪爱梅,有着十多年的烧伤科及创伤外科的护理经验。7月9日,她接到了医院的通知,要她准备次日就赶赴杭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二医参加对“杭州7·5公交纵火案”受伤病人的救护治疗。
带着一份激动和责任感,缪爱梅匆匆回家准备行囊,安排好家事后,次日一大早,就登上了前往杭州的动车。
当天下午,她到浙医二院报到,并立即投入上岗前的适应培训及相关考核,在最短的时间内,她就熟悉了该院烧伤科的一些设备、流程和环境。由于她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加上良好的业务素质,很快得到了院方的赏识。
然而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份赏识却给她换来了一份艰巨的任务,初来乍到的她,院方就将本次事件中烧伤面积达95%,且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一名伤员救护任务交给了她。令她想不到的是,这名重伤员竟是纵火嫌犯包某。
面对冷言
一心护理好“重伤员”
分配到这样一名“特殊”病人,作为护理经验丰富的缪爱梅,一时间也是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心中忐忑。
“分配到这样重的护理任务,十足的‘重伤员’,的确有些意外。原本想,这种外派支援救护,应该只是参与护理一些普通伤员。”缪爱梅说。起初,医院没有说明该伤员身份,后来在护理中知道是“特殊”病人身份。那时候,感到有些想不明白,但很快就想通了。其实在医护人员的眼里,患者只要在医院,就没有嫌犯,只有病人。
她告诉记者,由于护理如此分量重的伤员,她的朋友知道后,除了关心慰问外,还不时冲她开玩笑,这样的病人还救什么?让他去死吧!
每次,她都会为之一笑。也有人担心她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嫌犯要是情绪突然激动怎么办。对于这些,她称都不担心,而让她担心的是怎么护理好这名特殊病人,只有更加一丝不苟。
一丝不苟
忙得没时间上卫生间
就在昨天,记者联系上缪爱梅时,她在抓紧时间让自己休息,因为晚上,她要连续上12个小时的班。上班期间,她丝毫不能分心,更别提打盹了。
她说,烧伤患者的护理不同于其他患者,其护理的任务更繁琐、艰巨得多,心电呼吸血压脉搏监测,及时吸痰、湿化等气道管理,定时翻转翻身床、做好呼吸机、深静脉、鼻肠管等管路的管护,滴眼药水、涂眼药膏,输液、输血浆、观察每小时尿量、4小时统计出入量等等,每个流程,丝毫不能出错,否则,伤员就可能会出现危险。
缪爱梅说,这次对伤员的救护,实施了一对一的治疗,也就是“人盯人”的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模式,一名伤员由一组固定护士轮换照护,实时关注伤者的病情,排班都是白班、夜班循环。
一个班12小时,其间,除了吃饭,连上卫生间的时间都可能没有,工作量非常的大。而且这名伤员之前还被查出有肺结核病史,在没有排除是否属于开放性前,上班还要戴上N95的口罩。还好,后来排除掉了,现在只要戴一个普通医疗口罩就行了。
脏累面前
没有退缩只有认真
医疗护理中,她还要面对很多脏、难、累的工作。由于患者已经渡过了休克关进入了感染期,大面积烧伤不可避免的反复高热,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一次次为患者更换冰袋、测量肛温。
如今,患者一天2000-3000ml的肠内营养,肛周都是深度的创面、大便的护理成了棘手的事,发黑的焦痂的创面与大便的异味扑面而来,冲击着人的味觉、视觉,但她依然没有退缩,总是及时地清理病人的大便,做好局部创面的消毒、上药,认真细致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及记录,为医师提供第一手资料。
缪爱梅说,一个班上下来,几乎连腰都挺不直,回到宿舍第一任务就是休息,而且必须要强迫自己睡着,以保证能有充沛的体力和精神迎接下一个班。从来到省城接到这一任务后,除了医院和宿舍,她就没有去过第三个地方。
辛苦回报
嫌犯已会“嗯、啊”发声
不过,让她欣慰的是,经过医生救治及她们精心护理,如今,嫌犯包某的伤势已日渐好转,这些天,呼吸机也摘掉了,营养液摄入量也多了。
她说,这些天,包某之前烧伤后的创面正在愈合,他的意识也开始逐渐有些恢复,跟他说话,他已经有些反应,在医生给他换药的时候,由于感觉到疼痛,有时候,他会忍不住“嗯、啊”的发声。不过,至今他都没说过话,除了受伤的原因,可能还有一些抵触情绪。
当然,这不用担心他会作出什么过激的行为,因为全身都被绷带绑住烧伤创面的他,是动不了的。而且病床的两边也都有护理栏拦着,保证他不会摔下来。
在安全方面,医院对这样的特殊病人也是加倍予以关注,全程24小时看护,全副武装警察值守,拒绝无关人员接近,一旦推出监护病房去做检查,也都是在他身上加以掩盖,防止被人认出来,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不管他是犯罪嫌疑人还是其他伤员,对于我们医护人员来说,只要能一天天地好起来,就是我们的劳动成果,再辛苦,那也是值得的。”缪爱梅说。
省城褒奖
点赞医者仁心彰显大爱
据悉,作为国家及省级烧伤救治指导中心的浙医二院,此次承担了19名最为危重伤员的救治工作,其中就包括数名烧伤面积大于90%的极危重症病人。
而记者从温州医科大学附一医了解到,此次支援省城,医院对此非常重视,特意挑选出了最好的烧伤科护理人员之一——缪爱梅作为参与救护该案伤员的唯一一名温州地区的医护人员,其代表的不仅仅是附一医,更是全温州医护人员的一种形象。
果然,缪爱梅的这股认真劲,很快就换来了一份“感谢信”。记者从浙医二院发给温附一医的这份“感谢信”上看到,浙医二院对于缪爱梅的工作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尤其让该院人士动容的是:“不问付出、不辞辛劳、无私忘我,始终奋战在救治第一线,在默默耕耘中诠释了医者仁心,在日夜守护里彰显了人间大爱……”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