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眼日活动现场,眼科医生们正忙着做各项相关检查。
6月6日是第十九届“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为“关注眼健康,预防糖尿病致盲”。可见,糖尿病这一甜蜜负担下引发的眼疾,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为提高公众意识,早发现、早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当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举办了一场义诊活动。现场,白内障专科、青光眼专科、眼底外科、眼底内科等眼科10来位专家“摆摊”坐诊,答疑解惑。
看眼科 为何被诊断出糖尿病
“医生,为什么我的眼睛很模糊?看不清楚东西啊?”在眼底内科,经常会听到就诊病人的这番疑问。经过详细检查,这类患者往往从医生口中得知,自己居然患了糖尿病。而视力模糊,则是由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之一。并且,这足以说明,糖尿病在体内已悄悄“埋伏”许久。
眼视光医院眼底内科主任刘晓玲介绍,糖尿病病程的长度决定了对眼睛影响的严重程度。与肾病、足病、脑病、心脏病等一样,眼病也属于其并发症。患者一旦被诊断出糖尿病,这就表示病患的身体已无法正常地代谢与储存糖。这会造成血糖过高,并因此造成全身血管的病变,包括动脉、静脉以及微血管。如果视网膜上的血管发生病变,就造成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的糖尿病眼病,常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据统计,50%糖尿病患者病程在10年左右可出现该病变,15年以上者达80%。糖尿病病情越重,年龄越大,发病的几率越高。
“病人一旦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最好到眼科做一次详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再确定其随访的频率。”刘晓玲提醒,如果查出眼睛状况良好,可一年随访一次。若是已经出现眼病症状,则要依据病情作相应治疗。
病变损害不可逆 要早发现早治疗
“医生,我十几天前刚做完白内障手术,怎么眼睛又出血了?”患者王小英赶来咨询,满脸焦虑。“你这是眼底出血,与白内障手术无关,是糖尿病惹的祸。”眼底内科医师周容翻看王小英的病历得知,她患糖尿病已有10余年之久,5月下旬刚做了“双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对于眼底出血这一症状,需要进行详细的眼底散瞳检查,眼底激光光凝治疗,再结合糖尿病治疗,双管齐下。
几乎所有的眼病都可能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如眼底血管瘤、眼底出血、泪囊炎、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浑浊、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而且糖尿病患者发生这些眼病的几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主要的致盲疾病,若及时发现并且获得规范的治疗,多数可以摆脱失明的危险。
据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根据病变程度共分非增生性和增生性两种。在病变初期,视网膜微血管开始出现渗漏,但轻微非增生性病变对视力的影响还不算太大。而当有新生血管开始沿视网膜表面或视盘生长时,麻烦事儿来了,因新生血管不仅容易破裂造成出血,还会伴随纤维组织增生,而纤维组织会并发严重的视网膜剥离。此时,便会造成严重的视力丧失。
“定期找眼科医生检查是预防视力恶化的最好方法,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周容说,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易有自觉症状,通常到了很严重时才会去就医。其实,只要早期治疗,因糖尿病而造成视力全盲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在治疗方式上,药物疗法主要应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但一旦产生黄斑部水肿、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应接受激光治疗。
科学预防是最重要环节
由于病变损害的不可逆性,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手术治疗的费用,疗效也更佳。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对预防糖尿病眼病都很重要。有人曾研究过两组糖尿病患者,一组是高血压,一组是正常血压,观察血压对眼底病变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血压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了34%。每个人的视力主要是靠黄斑区的光反射,黄斑区出现水肿即影响视力,有人认为糖尿病最影响视力的是黄斑区的水肿。
实验结果还显示,高血压组的视力明显低于正常血压组,也就是说,平常控制血压很重要,血压不控制好,很容易出现糖尿病眼病。有些病友现阶段血压不好,但暂时没有任何反应,但如长此以往,10年后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几率非常大,还会导致失明。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同时要严格控制血压,降低血脂,饮食调整,多吃蛋白质的食物,少吃含脂肪的食物,尽量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
有人说,糖尿病是生活习惯病。不良生活习惯,的确是导致糖尿病高发的一大因素。因此,在糖尿病眼病的预防上,也要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饮食要清淡,少吃辛辣、刺激和高脂肪食品;适当锻炼,但避免剧烈运动;脑力劳动者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阅读、使用电脑等造成的视疲劳。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