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有人捐角膜、有人出医疗费、还有人送慰问品
  • 温州都市报:藏族女同胞卓玛在温寻获“光明”
  • 作者:陈忠 陈小雁    通讯员单位:温州都市报   编辑:杜珊珊   字数:   浏览:2261
  • 温都讯谢谢温州医生和好心人为我带来了光明。昨天,刚做完手术的藏族妇女卓玛躺在病床上说道。当天下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角膜病中心主任陈蔚为她施行了角膜移植手术。据悉,这是西藏自治区患者第一次来温州做角膜移植手术。

    拉巴卓玛是西藏林芝人,今年42岁,是当地一名公益性勤工员,每月工资不足1000元。20年前,她眼睛受伤,因没有及时治疗,导致角膜变白,看不清东西。六七年前,她到拉萨检查时,被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病。当地医生说,治疗需要很大花费。因为家境贫困,治病这事便一直耽搁着,直到今年3月,卓玛的眼睛才有了治疗的希望。

    327,中国眼科医师协会摄影分委会林芝光明行举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执行院长王勤美参加这次活动。活动期间,卓玛找到王勤美看病,被确诊患上角膜病。随即,王勤美把卓玛推荐给陈蔚。上周四,卓玛从西藏赶到温州治疗。

    陈蔚说,他们给卓玛施行的手术为深板层角膜移植,就是去掉患者眼睛的外层病变角膜,保留其健康的内皮细胞,然后把永嘉农民胡明仕捐献的角膜移植给卓玛。手术很成功,卓玛很快会恢复视力。

    据了解,卓玛能够得到治疗,温州人倾尽爱心。除了有人捐献角膜外,浙江省华福慈善基金会和温州巿启恒印务有限公司为她捐助了全部医疗费用,浙江省华福慈善基金会副会长周忠德代表爱心单位给卓玛送去慰问品。胡明仕的儿子胡胜盼说:父亲去世前,就是想把角膜捐给贫困患者。

    目前,全国每年角膜移植手术只有5000多例,角膜移植医生不到百人。多年来,我国绝大多数眼库面临着有眼库无角膜、先进的眼库设备成为摆设的尴尬。角膜供体匮乏和移植人才稀缺,制约着角膜移植手术的开展,导致成千上万患者丧失复明机会。温州医科大学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温州市眼库,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从2006年开展角膜移植手术至今,已经实施了1600多例角膜移植手术,走在全国前列。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