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如何做好医患服务?随着近年医患冲突多发,医患沟通渐成为温州医科大学师生关注的话题,原本因师资问题被停的选修课《医患沟通学》重回课堂,学校还安排了各种相关内容的团学活动。
“读大一的时候温岭出了杀医事件,那件事让我和同学们都感觉很震惊,在担心今后工作安全性的同时也作了思考:如果我们在与患者沟通时多一些人文关怀,事情会不会不至于这样?”护理专业的大二学生周利娟的未来理想是能去三甲医院做护士,她认为医护人员的素养比医护技能更重要。所以这一学期周利娟毫不犹豫选择了《医患沟通学》作为自己的公选课。
“这门公选课有学生名额120个,但报名时却报到了三四百人,非常火爆。”温州医科大学教务处老师林安琪说,全校共有140多门选修课,《医患沟通学》的受欢迎程度绝对排在前五名,选课的学生以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学生为主。
“以往的专业课中,任课老师会穿插教授一些沟通技能,但随着近几年社会对医患关系的重视,我们的教学大纲逐年发生变化,特别是对医患沟通技能这一块。”该校教务科科长黄宝兴解释说,医学院的学生大多是理科生,在语言表达和行为动作上都不如文科生细腻和周全,学校有意强化学生的沟通能力与人文素养,也是希望这些孩子今后走上岗位能处理好医患关系,从而保护到自己。目前,《医患沟通学》除了是该校公选课科目外,也是该校临床医学学生的专业限选课,近半的临床学生选修此门课程。
昨日,记者看到护理学专业学生在上儿科综合模拟课。教室内布置成儿科病房的样子,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拿着模型娃娃在比对病情。“包括孩子住院、就医、输液、手术前的说明,这些流程全部模拟医院里的临床现场,老师会扮成患儿家长与医生进行沟通,如果学生在沟通过程中说话不妥,我们就会马上进行纠正。”该专业辅导员金伟琼说。而护理学这一学期新设的女子国学团,本月月底将开始第一讲。“第一堂讲课的内容实际就是医患沟通,希望护士们做好自己的德育本分,从而获得患者的尊重和理解。”金伟琼说。
据悉,温州医科大学的大一新生几乎都是导医志愿者。所谓的“导医”就是到各个医院的分诊台为病患做分诊咨询,有时候他们也会去各个病房为病患做服务。“让学医的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病患,了解需求、体会焦急心情。”第二临床专业的团委老师林文诗说,只有了解病患、设身处地为病患着想,才能顺利进行医患沟通。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