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医附二院完成省内首例婴幼儿“无血”心脏预充手术
  • 温州都市报:6个月重症宝宝“开心” 怎样做到未输一滴血?
  • 原本做一次手术需要输血600毫升,相当于患儿全身换血 使用新技术后,避免不良反应、节约了血液制品,还节省了费用
  • 作者:朱奕    通讯员单位:温州都市报   编辑:杜珊珊   字数:   浏览:2660
  • 王伯承 制图

    一个出生仅6个月、体重6.8公斤的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患儿,最近顺利完成了心脏修复手术。令人惊奇的是,手术中,医生打开了宝宝只有鸡蛋大小的心脏,但宝宝全程不用输一滴血。这样不仅完全避免了输血相关并发症,而且也降低了手术费用。

    温医附二院日前完成了省内首例婴幼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无血心脏手术。患儿现已康复出院。

    如果按传统办法,婴幼儿做一次手术相当于全身大换血

    温医附二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胡型锑教授介绍,来自台州玉环的重症患儿吴姓宝宝患有法洛四联症,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的四种畸形,让患儿一直呼吸费力、发育很差。上个月,家人带她来到附二医就诊。

    该院心胸外科体外循环灌注师费建斌医生介绍,心脏外科手术常规情况下,都需要建立体外循环系统。手术期间心脏停跳时,体外循环系统相当于人工心脏和人工肺,给全身供血供氧,维持生命的延续。费建斌要负责的,就是在手术过程中为生命保驾护航。

    传统的婴儿先心病体外循环管理,必须在体外循环管道里预先充上400~600毫升的异体血液和其他液体药物,把体外循环长长的管道里的空气出去,才能开始手术。费建斌说,管道里预充的异体血会随着体外循环进入婴儿体内。而婴幼儿的体重轻,本身血容量就少,例如一个7公斤重的婴儿,全身血液一般只有600毫升左右(差不多一瓶矿泉水),如果400~600毫升异体血进入婴儿体内循环后,相当于是把孩子全身的血都换了,这对器官功能还没发育完全的6个月大婴儿来说,风险很大,有可能出现内环境紊乱、输血相关性肺炎、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开心大手术,如何不输一滴血?

    “‘无血并不是说手术不出血,而是治疗中不输异体血,完全靠收集、使用自身的血液。费建斌向记者介绍,无血手术在成人医疗界已经开展多年,但婴幼儿体重小、血容量少,开展无血手术难度异常大。

    1116,吴姓宝宝在温医附二院心胸外科接受了心脏手术,该院医生向这一空白领域发起挑战。

    手术开始前,体外循环灌注师根据心脏手术要求重新设计,动用了秘密武器:微型体外循环管道和婴幼儿人工肺(迷你膜式氧合器)。

    原来的婴儿体外循环管道,直径大约两根筷子粗,而新的微型体外循环管道直径大约一根筷子粗。此外,原来的管道路径长,要经过一个动脉微栓过滤器,而新技术将这一过滤器的功能附加在婴幼儿人工肺中,大大缩短了路径长度。

    这一新设计,使得体外循环的预充量少了一半多。原先大概需要预充800毫升,现在200~250毫升就够了。费建斌形容说,就好比原先需要一个小脸盆容量的血和液体充进去,现在只需要一个杯子的量了。

    费建斌说,因为预充量大大减少,体外循环时可以无需输入异体血,只用晶体液和人工胶体,稀释了患儿的血液但不会影响她的生命体征。本应预充的异体血就这样节省了。在体外循环开始后,宝宝自己的血进入管道,得到稀释。手术结束停止体外循环后,医生将被稀释的血液通过人工肾浓缩到正常水平,回输给婴儿,顺利完成整个手术。

    费建斌介绍,手术全程,患儿体内几乎一滴血都没有浪费,都悉数回到了体内。

    患儿术后在重症监护室待了两天就转入普通病房

    胡型锑教授介绍,患儿术后恢复良好,只在重症监护室待了两天多就转入普通病房,而普通患儿大概需要待四五天。通过新技术,还为患儿家属节省了七八千元费用。采用无血预充的话,不仅可以避免输血带来的系列不良反应,合理降低医疗费用,还大大减少了血液制品的消耗,让很多手术可以及时进行。胡型锑说。

    据介绍,心胸外科一直是医院里的用血大户,遇到献血淡季、供血紧张,一些手术不得不延期进行。医生算了一下,该院心胸外科每年大约有280台的心脏手术(不包括介入),基本以孩子为主,采用婴儿无血预充体外循环这项新技术后,每台手术至少可节约400毫升的血液制品,一年就节省临床用血约11万毫升,相当于560人次的献血量。

    据了解,前年,北京阜外医院开展了国内首例婴儿无血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据业内人士透露,附二医这起手术是全省第一例成功实施的低体重婴儿无血预充体外心内直视手术。从上月中旬以来,该院已经成功实施了4例该类手术。 温都记者 朱奕

    新闻链接: 先心病治疗越早越好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心脏在母体内发育有缺陷或部分停顿,所造成的一种心血管畸形。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5万~20万先心病婴儿出生。温医附二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胡型锑教授提醒,先心病是一种限时性疾病,过了一定年龄段就错过了最佳治疗的时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该病病残率及死亡率的关键。

    一般而言,先天性心脏病如果得到及时治疗的话,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和影响。世界各地不乏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治疗后成了专业运动员,寿命也不见得比健康人短。

    阜外医院前年完成全国首例

    2011121,卫生部临床用血工作试点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成功为一例体重仅4.8公斤的重症先心病患儿进行开胸心脏手术,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输一滴血,患儿术后康复良好。这例低体重重症患儿的无血心脏手术,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

    据悉,以前小儿心脏手术高达5~7%的手术死亡率,而该院的无血手术可将死亡率降低到1%以下。

    心脏手术的用血量非常大。在我国,心脏手术的输血率在80%以上,而小儿心脏手术的输血率则超过了90%。但目前我国人口献血率只有8.7%

    无血手术的溯源

    据《健康时报》,无血外科手术的诞生和美国的一种宗教相关。

    在美国,有一个名叫耶和华见证人的基督教非传统教派,他们不允许教徒输血,体内有一滴别人的血液都不能活着,所以美国的医生就发明了这种用自己的血液进行体外循环的复杂手术,但后来证明这种手术既能节约用血量,患者的恢复效果也大大好于手术时输血的同类患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