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日报:“白衣天使,你们当之无愧”
  • 作者:陈蜜    通讯员单位:温州日报   编辑:杜珊珊   字数:   浏览:2425
  • 轻轻推开温医附一院体检中心二楼血透室的房门,血透机轻声运转着,医护人员刻意压低了声音,病人们安静地接受透析治疗。吴郁躺在靠里边的病床上,身上盖着血透室统一的粉色被子。她就是写感谢信的患者,她说:这里的医生护士就像我的亲人一样,我想让更多人知道。

    今年75岁的吴郁是一名小学退休教师,2002年因患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开始接受血透治疗。她忘不了第一次来到血透室的门口,面带微笑的护工领她走进房里,热心地介绍透析前的准备工作;忘不了技术娴熟的护士一针见血,让她消除害怕血透的心理;更忘不了有一次自己尿酸高、痛风,医生特地来到病床前制订治疗方案。

    医护人员对其他病人的关怀,吴郁也看在眼里。一名永嘉来的病员家庭贫困,某天透析时带的中餐直接装在黑色塑料袋里,当班护士薛玲霞看到后,自己掏钱给她买了一碗面条。还有一次,一位老年病员透析后上厕所,突然晕倒在地,被人发现后,几位护士和医生飞快地向厕所奔去,争分夺秒实施急救。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说也说不完。

    护士长马璐璐告诉记者,血透病人一周需要血透3次,每次4个小时。每次上机前,医护人员都要对其进行评估,如果患者血压高、感冒,就必须在当天的治疗中调整抗凝剂等药品用量。因为人手紧,1名护士需要照顾6名患者甚至更多,所以,他们都练就了眼观六路的本事。

    很多人觉得透析依靠机器,医护人员的风险相对较小,其实不然。肾内科主任医师徐玉兰说,长期透析的病人伴有许多并发症,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有时在透析过程中会发生险情,必须要求医护人员时刻保持警惕。

    我的身体虚弱,有幸引起许多人的关怀。往事并非如烟,道不尽说不完血透室的好人好事,在我的记忆深处,一一铭记着。在我书写这份感谢信时,我的脑海中显现出最朴实的八个字,救死扶伤,白衣天使,你们当之无愧。吴郁在感谢信上写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