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很多家长对小儿发热的判断与处理往往“想当然”,“体温高于37℃就算发烧”、“发热就得上医院”。发热是幼儿身上常见的病理症状,但面对小儿发热,不少家长还是措手不及。这种情况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家长对于发热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那如何正确认识孩子发热问题?近日,在温州医科大学月湖社区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邀请下,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张海邻在广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夏季儿童发热处理”的健康讲座,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
张海邻介绍,健康人体体温状况有一个波动区间,测温部位不同,体温也存在差异。如口腔正常体温应在36.7℃~37.7℃之间,而直肠体温则显示为36.9℃~37.9℃。此外,根据发热程度不同,医学上将发热分为几个类型:体温低于38℃为低热,体温在38℃~39℃之间为中等度发热,体温在39℃~41℃之间为高热,体温高于41℃时,则为超高热。儿童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善,其体温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波动为正常现象。家长在孩子未感到不适或惊厥、体温低于38.3℃的情况下可不作处理;对于新生儿发热现象以及对退热药过敏或不耐受的体质,家长则需选择物理降温;当孩子身体不适、体温超过38.5℃或曾经有过惊厥时,药物降温才作为必要手段。
张海邻介绍,很多时候自己在医院接收的病人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常常是挂了号排了老长的队得到很普通的诊断,比如“空调病”引起的发热。而这些问题,恰恰是社区医院都能轻松解决的。“现在社区医院已完全具备治疗小儿普通发热病症的条件与设备,能对一些症状作出及时的判断和治疗,理应得到大家的信任。”他提倡家长要利用好“家门口的资源”,结合自身对发热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作出理智的选择。“社区医院有的时候反而能提供更多便利。”关注小儿发热前后的身体状态和体征,家长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及时的就医,无疑是孩子健康的保障。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