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市中心血站发出O型血告急信息 一项调查发现,66%被调查者愿意献血,71%被调查者却从没献过血
  • 温州晚报、人民网:市民不缺爱心,无偿献血又卡在哪里?
  • 作者:肖建永 娄文衡 林新表    通讯员单位:温州晚报、人民网   编辑:梁洁华   字数:   浏览:2821
  •     市中心血站日前向市区各大医院发出血液告急信息,提醒O型血库存仅剩200个单位,已远低于900个单位的最佳标准。同时,温州医科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近日就无偿献血问题对松台街道月湖社区居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66%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献血,但71%的被调查对象又从没献过血。

        通过“7·23”动车事故救援可以看出,我市市民不缺乏爱心,上述数据也表明愿意献血者居多,但为何血库库存经常不足?又该如何去理解和解决这些矛盾?

    热问题

    献血量下降 用血量上升  血库库存不足O型血告急

        近日某天下午3时许,记者经过温州火车站环岛处的献血车边,看到一个“O型血紧缺!”的告示牌吸引着众多过往市民的注意,但选择上车捋起袖子献血的人却寥寥无几。献血车上的医护人员告诉记者,最近献血的市民确实少了不少,昨天一天下来仅成功采集了8份血液。

        但这还不是最惨淡的,市中心血站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周一一辆献血车在世纪广场等了一整天,最后只有一人献血。

        “血库最佳库存量为2400个单位,其中A型血720个单位、B型血600个单位、O型血900个单位、AB型血180个单位。但目前除了AB型血达到标准外,A型血和B型血都只有400多个单位,明显偏少,而O型血库存则只剩200个单位。”该负责人说。

        今年1月至6月,虽然我市街头献血量同比下降了12%,但总体平稳。但7月份以来,市区临床用血量同比上升了6%,总体献血量同比降幅却达到了15%,导致血库库存量进一步减少。该负责人表示:“目前O型血过少,我们除了对分支机构的血量进行调节外,还向省血液中心以及兄弟城市的血站‘求援’。另外还向各大医院发出血液告急信息,建议推迟一些不着急进行的手术。”

    有爱心却止步于行动  过半调查对象缺乏献血常识

        “7·23”动车事故,市民彻夜排队献血,大爱温州城感动了很多人。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有着大爱的城市里,血库平日里还经常告急?温州医科大学的这份小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和结果,或许能给我们一个值得思考的答案。

        在此次调查中,共收回有效问卷184份,调查对象集中在青壮年和中年等符合献血条件的主体人群。在问卷中,对“献血体重要求(男≥50kg、女≥45kg),以及两次献血间隔时间不少于6个月”等献血常识,64%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清楚或不知道;73%的调查对象认为献血动力是献爱心和出于社会责任;66%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参与无偿献血,但68%的调查对象对献血有着或多或少的顾虑;71%的调查对象因各种原因而从未献过血。

        调查也显示,“发生重大灾情伸出援手”是让大多数调查对象产生献血意愿的主要原因,说明市民更愿意在血液供应出现缺口、有较大需求时选择去主动无偿献血,而日常生活中定期献血的意愿较淡。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尽管相关部门在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上做了较大的努力,但市民对献血常识等仍认知不足,一些错误的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和改变。”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卢益东说,调查发现,一些市民本人愿意献血却遭到家里人的反对,因为他们认为献血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还有一些调查对象认为献血影响健康,怕被传染疾病。

        有关专家表示,我国医疗条件虽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市民心存担忧无可厚非。但献血与血液生理知识普及缓慢,只把献血工作当成临时活动开展,这种状况难以达到提高公民献血意识的目的。

    冷观察

    我市无偿献血处于“初级阶段”  需要“组合拳”保障血库

        “现在我市市区每年的用血量以50‰到100‰的速度递增,用血量在我省地市级城市中排第一位,但献血量却跟不上这个步伐。”市中心血站副站长张琼说,一般40‰到50‰的千人献血率才能满足临床用血,发展中国家提倡10‰,而我市目前只有8.9‰,还处于“初级阶段”。

        张琼说,要解决血库经常性不足等问题,需要“组合拳”。市中心血站通过媒体和市区各个宣传栏,对无偿献血进行广泛宣传,近日血站都在联系学校、企业和机关单位等团体性的应急献血,以弥补库存不足。

        “更需要的是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尤其是一些错误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张琼说,最好是政府和教育部门将无偿献血知识纳入教材进行普及,从小引导和教育市民,树立正确的献血观。

        “温州医科大学去年成立了我省首家血液银行,到目前为止,共招募志愿者1942名,近800余名志愿者参加献血,累计献血量达20CC。这个模式在医学生当中已经产生了较好的效应,我们希望它能够在社区居民中也能得到推广,发扬温州的慈善传统和大爱精神。”卢益东说。

        “对于市民的献血顾虑,我们每周三定为血站开放日,市民都可以来参观和了解整个献血、采血的过程。在用血上也实行透明政策,不仅聘请社会监督员随时进行监督,今年1月起,献血者的血液是否检测合格以及供应去向均会以短信方式发送给献血者。”张琼说,将加大保障献血者的利益,落实无偿献血后的优惠福利政策,增强献血者的信心。

        “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安全我们同样重视,血站执行的安全标准比医院里的还要高。”张琼说,投资1.6亿元占地22亩的市中心血站迁建工程目前已获批立项,计划在今年10月动工,建成后我市血库的建设以及血液的采集和使用将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临床用血中O型血比较紧张  打消市民顾虑的根本方法是公开信息

        神经外科周医生:每个医院的临床用血都是比较紧张的,除了“熊猫血”外,临床用血中O型血比其他血型都要紧张,一方面可能是献血的人少,另一方面是O型血是“万能输”血型,在其他血型不足时还可以临时代替。

        手术用血量超1000毫升的,都是要血库送血的,所需时间比较长,有时会有根据血库库存决定手术时间的情况。现在技术和器械都比较先进,自体输血方式也有采用,但做得最多的是鼓励家属去献血。而且家属献血后,病人用血各方面费用都会降低。

        献血对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是没有影响的,血液中的红细胞代谢周期是120天,即使不献血,时间到了也会新陈代谢更新掉。且献血对于(血红蛋白高的)胖的人来说,可以降低部分血液粘滞度,血液循环会加快,新陈代谢也会加快,人也会更清爽一些。

        市民胡先生:还是好人多的,不然血库里的血哪里来?大部分人愿意献血而没去献的,主要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要打消他们的顾虑,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公开信息,尤其是成本公开。现在病人用血很贵,这些钱都是怎么产生的,要彻底进行公开,因为血液本身是免费的,要让市民感觉他们无偿献出的血液是真正用到了急需的病人身上,而不是感觉被“卖掉”了。

        另外,要保障无偿献血者及其家属的利益,如果他们需要用血,最好能有绿色通道,能够快速到位,让献血者能够看到切实的好处,这也能促使市民把献血意愿转换成献血行动。

        原文链接:温州晚报——

        人民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