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国家级
媒体温医
  • 福建日报: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温州15名大学生在榕进行生存锻炼
  • 作者:吴恩儿    通讯员单位:福建日报   编辑:梁洁华   字数:   浏览:3339
  • 20日上午,一场特殊捐赠仪式在福建省红十字会举行,捐赠者是来自浙江温州的15名大学生。79,温州医学院15名大学生来到福州,每人身上仅携50元现金。从10日开始,他们进行为期10天的“飞鹰行动”都市生存锻炼。10天里,他们先后找了74份工作,领到5632.4元报酬。扣除住宿等开销后,队员们把结余的4132.4元全部捐给了闽西北灾区。借此机会,记者对他们此次生存锻炼活动作了一番了解。

    全身只有50元,每天住宿15元,而且是在一个陌生环境,生存难度可想而知。由于生存基金有限,虽然福州这几天最高气温都在35°C以上,但“飞鹰行动”的队员们连公交车都舍不得坐。

    为填肚子,他们买最便宜的馒头。按理说,510个的馒头已没什么利润,可他们和小贩沟通,愣是用5元钱买回了12个。除去房租,他们每人一天才花1.5元。难怪,当挑战结束时,队员们说,最大愿望是不讲价地买回一堆馒头,吃个痛快。

    找工是生存的根本,他们用双脚“丈量”着榕城的街道,虽然是大学生,尽管只是找份短期工作,还是颇费工夫。在首日挑战中,其中一组的队员在大利嘉城找到发传单的活。发了3个小时后,老板认为不合格,辞退了他们,安慰性地发给每人5元钱。这一挫折对队员们的打击不小,他们回到住处冷静思考,学会了将来如何坦然面对。

    另一组的陈飞燕和江文敏刚找到住处,就奔向周边餐饮店求职,在一家小酒楼当上洗碗工,包三餐,每天26元。每天端盘子、收盘子、择菜、洗菜、拖地,陈飞燕说,妈妈从来不舍得让她洗碗,这次算是把前20年所有的碗都洗了。环境越困难,越懂得“舍己为人”。队员孙一所在组只有他一个男生,在生存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他天天喝稀饭,把馒头让给3个女同学。

    队员刘凡菲是麻醉专业大二学生。得知女儿有报名“飞鹰行动”的想法,父亲老刘非常支持。女儿动身了,老刘每天都和她保持联系,并用博客的方式记录下女儿的磨炼和成长。女儿的进步,老刘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告诉记者,女儿第一天只赚到5元钱,可是到最后一天,她已经能赚到90元了,这说明她的社会生存能力在提高。

    除了鼓励,老刘还经常给女儿提建议。在老刘看来,这次挑战对于女儿今后的择业观也很有帮助。老刘建议女儿在生存挑战之初先找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然后再找与医学相关的行业发挥特长。他认为,女儿今后在就业时也应该学会按这样的思路进行。

    官仲章是温州医学院的团委副书记,也是这次锻炼活动的带队老师。据他介绍,温州医学院自1999年起推出“飞鹰计划”,每次16人左右,已经到过上海、重庆、南昌等城市。学校组织此项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感知社会,通过实践了解自己在知识、品德等方面的欠缺。

    谈及此次学生们的表现,官仲章颇为满意。官仲章说,队员祝家豪以前在家里很叛逆,经过这次生存锻炼,深刻感受到父母培育他的艰辛。想到母亲刚经历手术,自己却不闻不问,祝家豪觉得很内疚,他希望回到家后,能够好好照顾母亲。队员许方洁学的是护理专业,在生存压力大的情况下,她竟专门抽出半天时间,义务为榕城市民测血压。许方洁说,此次来福州,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她希望用专业知识来帮助别人。

    对于温州医学院组织的都市生存锻炼,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戴小力认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挑战。他举了一个事例,不久前,某大学一名毕业生回家时坐错了列车,下车后居然不懂如何返乡,“此事说明,一些在优越环境中长大的大学生,与现实社会脱节,在生存技能和心理意志上都需要得到磨炼”。

    戴小力说,生存挑战锻炼也叫生存实验,分为面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温州医学院的生存挑战是面对社会环境的,这种生存挑战的出发点着重是对学生的情商培养,特别是对城市里长大的孩子特别有帮助。这些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一家人围着他转,都要适应他。进入社会后,这些孩子就要改变思路,要从被他人适应向积极主动适应他人转变,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这种生存锻炼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也有很大帮助。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