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国家级
媒体温医
  • 钱江晚报、中国网:昨天,全省重奖科技功臣超千万元
  • 作者:叶少芳 林丹    通讯员单位:钱江晚报   编辑:叶少芳   字数:   浏览:3145
  • 李兰娟、姚克、沈寅初获重大贡献奖,各奖50

    本报通讯员 牟琳琳本报记者 梁建伟

    昨天的省人民大会堂国际厅,是浙江省科技界精英的一次盛会,一年一度的科技奖励大会在这里召开,奖励科技功臣。

    今年发了一个两年才颁一次的大奖: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每人50万元,获奖的有3个人,传染病学领军人物李兰娟院士、浙医二院眼科专家姚克教授、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化工专家沈寅初院士。

    上一次获得省科技重大贡献奖的,也是3个人:研究甲肝病毒和疫苗的毛江森、浙大搞工业自动化的院士孙优贤、省农科院院长陈剑平。

    今年得奖的人多,共有277个项目分获一、二、三等奖;奖金也多,一等奖28项,每项奖励10万元,二等奖87项,每项奖励5万元,三等奖162项,每项奖励1万元,共奖励877万元。

    奖励大会上喜气洋洋,在去年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浙江大丰收,获得了史无前例的39个大奖,捧回近400万元奖金,其中19项是浙江为研究主体的,数量历年最高,多数相关民生。

    浙江的科学技术一等奖,是来年国家科技大奖的有力竞争者。2009年浙江科技已经获得大丰收,期待明年浙江科技在国家的舞台上再创新高。

    企业渐成科技创新主体

    近几年来,浙江科技突飞猛进,在一些重要领域、重要产业,一些关键技术得到突破。有成绩也有不足,浙江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认为,从科技基础和综合实力看,浙江科技与北京、上海还有一定差距,浙江科技仍需努力。

    277项科技成果,涵盖了我省科技领域各个角落。分析这些科技项目,可以了解当前我省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特点与趋势。

    企业逐步成科技创新主体。按照成果第一完成单位统计,独立科研机构41项,占14.8%;大专院校91项,占32.9%;企业102项,占36.8%;事业单位17项,占6.1%;其他26项,占9.4%

    制造业仍处于主导产业地位。按成果所属国民经济行业分布统计,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52项,占18.7%;第二产业制造业105项,占37.9%;第三产业医药卫生业50项,占18.1%;其它70项,占25.3%

    新技术、新工艺及新产品的研发占重要比重。按成果类别统计,基础理论类36项,占13.0%;技术发明类24项,占8.7%;技术开发类148项,占53.4%

    中青年科技人员是主力军。277个项目,牵头或参与研究攻关的,45岁以下中青年科技人员共1845人次,占72.3%

    本报记者 梁建伟

    为啥有人“一针致聋”

    关键词:有些药不能吃,一吃就聋

    项目名称:母系遗传药物性耳聋致病机制的研究

    获奖者:温州医学院管敏鑫等

    温州茶山街道的于敏(化名)有一个担心,她外婆耳聋,外婆的两个兄弟也耳聋,她惟一的姐姐,有一天醒来也聋了。“他们开始不聋的,后来变聋了,不知道原因,我害怕自己有一天也这样。”

    这个谜团,管敏鑫教授替她揭开了。通过对小敏一家人的调查,以及耳聋基因检测,管教授确信,这是比较典型的药物性耳聋易感家系。管教授给小敏家一份“用药指南”,按照指南上的注意事项,小敏只要避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耳毒性药物,自己这辈子可以不耳聋的。

    管教授说,他的科研团队通过6年多时间的努力,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母系遗传药物性耳聋的致病机制”。

    管教授说,药物性耳聋是新生儿先天性耳聋及成人后天性耳聋的主要原因,其中20%-30%的药物性耳聋患者,是由于其体内存在母系传递的线粒体基因,在遇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产生突变,导致“一针致聋”。

    管教授在省内已成功为2550例耳聋患者实施线粒体突变筛查,筛查后共发现255个药物性耳聋易感家系,并对其中约5000名听力正常的母系亲属进行早期干预,使这些家系中先天性聋哑及语前聋发生率由起初的28%下降到目前的近乎为零。

    本报通讯员 叶少芳

    本报记者 林 丹

    他们创造财富

    造福社会

    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是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最重要的一个奖项。

    本次评选,被推荐的候选人一共有17名,经行业组初审、专家评审、省评委会投票,李兰娟、姚克、沈寅初获此殊荣。

    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

    李兰娟院士是我国传染病学杰出的领军人。开辟了重型肝炎治疗新途径,是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

    作为首席专家,李兰娟建成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我省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她组织和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为我省、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光明使者”姚克

    克教授是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附属二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教授专长于眼科学,在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国内眼科学领军人物之一,在国际眼科学界也有重要影响。

    姚克教授创新和发展了多种眼科手术方式,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眼病患者。上世纪90年代初,他首创了“手法切核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新技术。此后,他在国内最早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并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技术。

    “生物农药之父”沈寅初

    沈寅初院士是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名誉校长,是国际著名的应用微生物学家、生物化工专家,在农药和生物化工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被誉为“中国生物农药之父”、“中国生物催化产业化技术的开拓者”。所研发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均在我省企业实现产业化。

    沈院士的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年创产值50多亿元,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项,为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原文链接:

     

    中国网:

     

    钱江晚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