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国家级
媒体温医
  • 中国新闻网:跨越千里的“温心守护”: 结对帮扶助力婴儿“开启”新生
  • 作者:陈恩欣    通讯员单位: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编辑:王嘉慧   字数:1307   浏览:271
  • 中新网浙江新闻4月25日电(周健 陈恩欣)感受到飞机滑行的速度逐渐慢下来,阿秀(化名)缓缓松开紧攥着的手,这是她第一次乘坐飞机,从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来到千里之外的浙江温州。

    “你们不仅让我宝宝有了获得新生的机会,更是稳住了我们全家人的心。”在接机口,阿秀夫妇向前来迎接他们的“温心守护”团队献上了哈达。接下来,他们5个月大的儿子小岗(化名)将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温心守护”团队到温州龙湾国际机场迎接小岗一家。 王诚 摄

    这场跨越山海为爱奔赴的背后,是一段温暖的结对帮扶故事。

    2024年,因“重度子痫前期、心功能不全”,阿秀在四川当地一家医院接受剖宫产手术。医生发现,孩子因早产出生体重极低、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同时还被诊断为先天性肛门闭锁。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主任朱利斌解释,先天性肛门闭锁,又称无肛症,主要表现为婴儿出生后正常肛门位置未见开口,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发生率在1/5000左右,男多于女,“对于无肛症的患儿来说,在出生后需要进行紧急处理,否则会危及生命”。

    出生当天,小岗便在医院接受了造瘘手术。同样令人揪心的由于早产,小岗自身免疫力低下,此后的一段时间仍需在保温箱内观察治疗。后续的难题如何面对?“必须治!即便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儿子有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阿秀说。

    2025年3月,事情有了转机。阿秀在一次活动中得知温壤两地共同开展的“温心守护·共健阿坝”民族团结一家亲公益救助行动,于是找到了壤塘县残疾人联合会寻求帮助。

    壤塘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何晓辉说,按照方案,该公益救助行动主要针对脊柱侧弯、唇腭裂、手足畸形、白内障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小岗罹患的先天肛门闭锁并不在公益救助范围内,此番求助让他犯了难,“但阿秀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我们很想帮助她,所以当时就想找浙江省驻壤塘县工作队试一试。”

    “我们马上想办法!”壤塘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浙江省驻壤塘县工作队队长陈永霖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协调温壤两地,对接温州都市报陈忠慈善工作室负责人陈忠,最终为孩子安排了来温免费救治,让阿秀一家吃了颗“定心丸”。

    据悉,2021年起,浙江省驻壤塘县工作队联合温州都市报共同推出“鹿壤情援·温心守护”行动,联合温壤两地政府及慈善、医疗等资源,为壤塘困难民众搭建了一条爱心通道。

    2024年开始,为进一步促进东部优质医疗资源向西部流动,温州与阿坝州两地升级推出“温心守护·共健阿坝”民族团结一家亲公益救助行动,全力打造温阿医疗协力支持、患病民众免费救治、爱心人士全力帮扶的医疗救助新模式。

    今年3月6日,阿坝州召开实施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动员部署会,全面启动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其中包括“帮困助弱”“联心同行”“爱心爸妈”“就业创业”“健康保障”“宣传教育”六大行动。

    “‘温心守护’行动与‘石榴籽’工程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让更多的困难民众受益。”陈永霖介绍,下一步,驻壤工作队将争取扩大“温心守护”行动的病种覆盖面,同时继续加大筛查力度,“农牧民住得比较偏远,通过前期筛查,实现大病重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