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国家级
媒体温医
  • 中国妇女:“光明使者”陈洁:跨越山海,帮助近万名藏民重见光明
  • 作者:邵玮    通讯员单位: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工会、妇联   编辑:高拓   字数:3158   浏览:449
  •   陈洁坚守医者初心,连续十几年发起“川藏青光明行”公益项目,带动2000多名青年师生赴高原地区,帮助近万名藏民重见光明。

      今年8月19日是第6个中国医师节,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党委副书记陈洁格外忙碌。

      前不久,由她带领的“川藏青光明行”团队走进四川省阿坝州视力筛查公益行刚刚结束。“今年我们不仅为当地藏族群众实施了多台白内障复明手术,还给阿坝州的每个县都捐赠了自助视力检查设备,搭建了视力大数据平台,孩子们在学校里就可以做近视筛查、建立视力档案。”

    跨越山海,播撒光明火种

      2022年,以“川藏青光明行”为主题的专题片《世界就是我的了》获得“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创意传播大赛一等奖。
      影片开头,一个头发卷翘而浓密、脸颊上有两坨标志性“高原红”、来自青海果洛的5岁小女孩依毛,睁着大眼睛,用稚嫩的话语描述着自己的梦想:“我想知道,什么是大眼睛?玩具娃娃是什么样子的?我还想读书写字,像别的小朋友一样高兴地做游戏。”
      川藏青高原地区紫外线强、自然环境恶劣,加上当地严重缺乏眼科医疗资源,生活在高原上的群众饱受眼疾困扰。
      2012年8月,陈洁牵头组建了一支20人的“川藏青光明行”志愿服务队,前往青海省玛多县和久治县为当地200多名藏民进行视力筛查。
      “第一次进高原,大家的高原反应都特别强烈,一边大口大口吸着氧气、吃着药,一边坚持高强度的工作。”陈洁和队员们完成了67台白内障复明手术,也亲眼目睹了当地患眼疾群众因缺乏医治条件或因病致贫返贫的情况。在回程中,志愿服务队定下了第二年要完成1000台手术的目标。
      第二年,陈洁和团队如约而至。“再苦也没有这么苦,再累也没有这么累。”
      高原上缺水缺电,更缺医院和手术室。为了搭建临时手术室,陈洁把借来的一辆大巴改建成手术车,从浙江一路西行,跨越了3000公里,开上了海拔4200米的高原。
    有时车子开到半路油箱干了,他们只能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走一两个小时到处找油;遇上狭窄的道路,手术车无法通行,大家只能先把路边的院墙拆了,等车通过后,再把墙重新砌起来……这次陈洁和团队一干就是58天,完成了1万多人的视力筛查和1025台白内障复明手术。
      在这次视力筛查中,陈洁遇见了藏族小姑娘依毛,她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由于果洛当地不具备手术条件,陈洁和团队把她接到平原地区治疗,白内障复明手术很成功,当揭开纱布,依毛眼神灵动地从陈洁手里拿起一瓣橘子,准确无误地放进嘴里,陈洁和队员们开心地跳了起来,“太棒了,她这次是真的看到了!”
      后来,陈洁和团队又陪伴依毛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康复训练。如今,依毛不仅实现了10年前的梦想,还从高原来到上海继续学业。
      一次次签下“生死状”,一次次前往川藏青。从四川色达、理塘,到西藏拉萨、那曲,在这条不寻常的路上,陈洁带领大家一走就是十几年。
      从组建一支公益医疗队,到逐步形成系统工程,“川藏青光明行”项目走出一条“政府合作、援建中心、培养人才”的“造血”之路,为合作藏区医院医生、护士等开展各类培训进修项目,累计帮助近万名藏民重见光明。

    陈洁(右) 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党委副书记。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

    让视障儿童走进明亮世界

      “陈大夫,我家小明用上助视器之后,黑板上的字和课本上的字都能看清了,学习也慢慢跟上了。您改变了孩子和我们一家的命运,太谢谢您了!”小明的妈妈开心地对陈洁说。
      6岁的小明患有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上无法用药物和手术治愈。由于看不清黑板和书本上的字,老师多次建议小明去特殊教育学校学习。
      经诊断,陈洁判断小明为低视力患者,而非盲童,她为小明量身配置了合适的立式放大镜和眼镜夹式望远镜,让小明的求学之路不再“黑暗”。
      小明只是陈洁诊治的无数个病例之一。早在2009年,她就组建了我国第一个低视力与视觉康复临床示范中心,通过康复手段帮助低视力患者充分利用既有视力,改善生活质量。
      “低视力患者是通过手术和药物都无法提高视力的弱势群体,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相关治疗发展起来,这是社会关心残疾人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
      怀着这样的社会责任感,陈洁组建了我国首支由眼科临床医生、视光学技术人员、护士、心理康复医师组成的低视力医护团队,他们走遍温州所有的特殊教育学校,给视障儿童测视力,发现很多被认为是盲童的孩子其实仍然有部分视力,但都因家庭条件或医疗水平限制,只能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
      为每个视障儿童建立视力档案、给符合手术指征的孩子链接资源免费手术、为视障儿童配备助视器……
      在陈洁的推动下,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了全国首个设置在盲校、帮助低视力儿童学习的低视力教室。在低视力教室,远近两用电子助视器可以将黑板上的板书和课本内容放大,并在显示屏上显示。陈洁说:“让更多视障儿童走入光明世界,才能使他们最大程度地融入社会。”
      2018年8月30日,是陈洁毕生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标志着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上升为国家战略,打响了近视防控工作的阻击战。
    陈洁说:“巧的是,这天也是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眼视光医学专业设立30周年的日子,意味着温州眼视光学院和医院几代人为了光明所作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
      1993年,刚从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毕业的陈洁投入到全国首个眼视光医学专业的早期建设中,在经历了没有人才、没有资源、没有教材的种种困境后,陈洁和同事们创立了国际领先的眼视光学教育模式。
      “正是因为提前30年布局,我们才能拥有国际上领先的人才培养体系、教材和临床门诊,从而与国家的战略政策对接。目前中国每八个眼科医生中,就有一个是从我们温州医科大学毕业的。”陈洁说。
      同时,陈洁推动温州成为全国唯一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先行示范区,打造的近视防控“浙江方案”,为推动全国近视防控工作取得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

    陈洁为病患检查视力

    传承创新,点亮医者梦想

      在陈洁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心灵靠得越近,我们彼此就看得越清”的字画。在教学中,陈洁常给学生讲述眼视光历史,眼视光学院提倡的“小眼睛里有大爱”是她的“口头禅”,也是她教学工作的独有风格。
      李小曼是陈洁的“得意门生”,自从参加了“川藏青光明行”,她不仅成了该项目的“铁杆粉丝”,还逐渐成长为新一代领导者,入选“最美浙江人·最美天使”。
      在2021年的“塔公光明行”中,李小曼的学生林娜带着五名大学生,创下了在高原上一天为435名藏民验光的最高纪录。
      那一天,陈洁的老师瞿佳、吕帆和陈洁、李小曼、林娜以及几位大学生五代“光明人”一起合影的场面,成为塔公高原上最亮丽的风景。
      2008年,陈洁成立了全省首个以高校教师命名的创新创业工作室。工作室每年组建3至6支创业团队,根据项目配备校内外指导老师,给学生创业创新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帮助。
      在这种创新导师制的培育下,她带领的学生团队快速成长,在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屡创佳绩。
      学生陈航从大一起就跟着陈洁做小发明和创造课题,在陈洁指导下,陈航牵头创建了一个名为“柯来视”的创新团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其创立的柯来视医疗科技公司获得中国赛区总决赛第一名的佳绩,并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参加了在美国举办的全球社会性企业创业大赛总决赛。
      如今,陈洁已经桃李满天下,而她的步伐却从未停歇,“光明使者”的故事还在继续。陈洁说:“我将始终不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初心和使命,用光明点亮更多视障患者的梦想与希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