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追求所谓的“ 长生不老”,美国科技富豪布莱恩·约翰逊今年 4 月开始实施“换血”计划,希望用年轻的血液逆转衰老。由于没有感觉到任何益处,约翰逊在经历 3 个月 6 次“ 换血”之后宣告放弃。但不久后,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却宣布,通过给小鼠“换血”实现“抗衰延寿”的实验成功了。
小鼠共生实现“返老还童”
小鼠“换血”实验成果于今年 7 月 27 日发表在《自然·衰老》杂志上。研究团队将 4 个月大的年轻小鼠(相当于人类 18 岁)和 2 岁的年老小鼠(相当于人类 50 岁)进行了 12 周时间(相当于人类 8 年时间)的异体共生连接。所谓异体共生,指两个活体动物通过手术连接在一起,共享同一个循环系统。连接解除后,研究人员发现年老小鼠生理功能得到改善,寿命延长 10%,血液和肝脏的表观遗传年龄也显著降低;继续观察年老小鼠 2 个月,发现“返老还童”效果仍存在。
这并非“换血”抗衰实验的孤例,早在 2005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伊琳娜·康博尼等人就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表示通过异体共生,年轻小鼠的血液使年老小鼠肌肉组织和肝细胞实现再生。即便先后有实验证明“换血”抗衰的可能性,但小鼠和人体存在不可跨越的物种差异,相关成果能否应用于人体治疗仍有待研究。
对于约翰逊迫不及待实施的人体 “换血”计划,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江松福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实际上只是血浆输注,并不涉及基因等深层次的改变,最多让血液循环内多了一点年轻的血浆,对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影响微乎其微, 眼睛、心脏、肺脏等组织器官仍会保持原来的状态。目前人体“换血”能否真正逆转衰老尚没有定论,现有技术更不足以支持该计划取得理想效果,反而可能存在诸多隐患。
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换血”抗衰的理念确实促进了血液相关疗法的发展。江松福介绍,1660 年前后,英国的洛厄和法国的丹尼斯为了改变人的性格,进行了异种输血,可惜由于严重的反应而死亡,最后导致输血技术的发展整整停滞了一百多年,这也让科学家逐渐意识到血型匹配问题。目前医疗领域已发展出成熟的“换血”疗法,且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血液类和免疫类疾病治疗。
临床上的“换血”疗法
临床上的“换血”疗法通常指血浆置换术,通过将病人体内原有血浆置换成正常血浆,达到治病目的。广义上的“换血”还包括干细胞移植、治疗性血细胞成分分离等,这些疗法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抢救和治疗危重溶血性贫血、骨髓增殖性肿瘤等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江松福介绍,以血浆置换术为例,实施方式是将全血引出体外,分离成血浆和细胞成分,然后舍弃患者血浆,并以同等速度将新鲜血浆、白蛋白溶液、平衡液等血浆代用品回输进体内。这种疗法能达到减轻病理损害、清除致病物质的效果。江松福说,临床上会碰到血液中红细胞过多的男性患者,血液黏滞度很高、流动缓慢,容易堵塞血管,导致中风或肺梗塞。“这种情况采用治疗性血细胞分离术将红细胞去掉,能有效降低血液黏滞度。”
干细胞移植则是医学界备受关注的新兴技术,是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的重要基础与实现手段。该疗法一般分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通常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以及低危险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等。相比之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常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及非血液 系统疾病,如急性白血病、耐药性慢性白血病、难治复发的淋巴瘤等。目前,大多数骨髓来源的白血病都是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实现治愈, 江松福表示:“由于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干细胞,一些孕妇分娩后会选择保留脐带血,以备不时之需或者捐给公共脐带血库。”
淋巴血浆置换术是将血浆置换与免疫活性细胞去除结合起来的一项新型输血治疗技术。与传统血浆置换术相比,它不仅能去除含大量自身抗体、补体、炎症介质等有害物质的血浆,还可以选择性去除与疾病密切相关的免疫活性细胞,如致敏的 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NK 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等,从而有效阻断免疫活性物质的持续产生,实现显著疗效。这一疗法已被广泛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皮肤病等近 40 种疾病。
江松福表示,包括血浆置换术在内的各类“换血”过程,从前期血型检查,到后期输血反应,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医疗监控。“换血”时容易出现低钙血症、凝血功能异常、低钾血症、低血压等并发症,同时存在严重感染、过敏、传染病等风险。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将给参与者带来健康风险,甚至生命威胁。目前,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的血浆置换术死亡率控制在 3%以下,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出现急性排异反应的占 20%左右,部分甚至危及生命。慢性排异反应发生率约为百分之十几,同样会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导致肺功能变弱、喘不过气、皮肤苔藓化等问题。
警惕“换血 抗衰”骗局
除了正规治疗外,目前还有不少打着“换血抗衰”旗号的“新疗法”,企图诱导人们“用金钱购买青春”。以市面上非常热门的“间充质细胞治疗”为例,该疗法宣称 30 岁时抽血提取造血干细胞冷冻,50 岁后再把冷冻的干细胞输回体内,可让人更年轻,甚至能“治疗”退化性疾病。江松福表示,这种疗法目前没有大量临床试验支持,其宣传的“返老还童”效果缺乏科学依据,多是一些细胞公司在操作,是非常明显的商业行为。
此前,湖北武汉、浙江宁波等地的卫生和市场监督部门曾公开揭露过另一种形式的“换血”骗局:缺少资质的医疗机构宣称能通过“血氧疗法”为老年患者治疗高血压、中风、偏瘫等疾病。实施时,工作人员从老人体内抽出静脉血液,利用机器往血液里注入活性氧,同时进行紫外线照射,最后把“活化、净化”后的血液输回身体。江松福分析:“看着血液由暗变红,人们容易产生血液变健康的错觉。实际上,暗红色的静脉血通过充氧变成鲜红色,并不代表成功‘排 毒 ’,只是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而已。”如果在未取得资质的机构接受“血氧疗法”,一旦发生血液污染,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导致败血症、脓毒血症等,机构若不具备抢救能力,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早在 2005 年 ,原国家卫生部就下发《卫生部关于加强“血液疗法” 管理的通知》,强调对于既无基础研究结论,又未经过临床研究的“血液疗法”,一律停止临床应用,如“光照磁极化”“血磁吸附去脂净化平衡疗法”“血液平衡稀释”“半导体血液疗法”等。江松福提醒,与其想着通过 “换血”保持年轻,不如从日常生活 入手,养成良好心态、保持规律生活、加强有氧运动、注重均衡饮食,健康生活方式才是延年益寿的真正良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