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国家级
媒体温医
  • 中国青年网:温医大学子探寻“千万工程”:看基层治理如何赋能乡村振兴
  • 作者:丁奕琳 柳毅品    通讯员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   编辑:高拓   字数:1951   浏览:633
  • 中国青年网温州8月11日电(通讯员 丁奕琳 柳毅品)为推进基层治理赋能乡村振兴的步伐,响应“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路径”的号召,近日,温州医科大学“健康‘医’共体”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珊溪镇实地调研,走访街头村、街尾村、坦歧村、珊湖村、鳌洋村等10个村落。

    珊溪水库绘蓝图 绿水青山造后福

    飞云江横贯珊溪镇,向上汇聚成珊溪水库。珊溪水库常年保持Ⅰ类水标准,是温州人的“大水缸”。河道污水治理是珊溪镇环境整治和绿色发展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珊溪镇街尾村副书记王邦波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污水管网治理的“河长制”,飞云江段分设3位河长——县级河长、镇级河长与村级河长,做到责任层层有人落实,事事颁布有人实施。王副书记作为村级河长,保证每10天巡逻飞云江河畔1次,“那么巡逻需要做些什么呢?”面对实践团成员询问,王副书记答到:“这几年大家的观念好很多了,不再有人往河里乱丢垃圾。但河水里可能会有上游冲下来的陈年垃圾与逆流搁浅的小鱼尸体,我们都会及时捞掉,以免污染水质。”

    小事见细节,细节现决心,在王副书记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漫步江堤,目睹村民打捞落叶,儿童戏水河边。一条江的治理是无数人的努力堆砌,用实干为人民谋幸福,是基层干部的价值所在。飞云江从一条货物集散的普通航道到如今珊溪水库成为Ⅰ类水源,用长期发展的眼光护生态、谋发展,是“千万工程”在基层的生动写照,描绘了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

    图为街尾村副书记王邦波讲述珊溪水库河段污水治理模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柳毅品 摄

    杨梅种植促共富 经济发展有新路

    近年来,珊溪镇依托飞云江水质优势,搭建党群合作下的“三位一体”杨梅农合联,结合实地情况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农业经济,带动乡村振兴。

    上世纪80年代,程克报老先生从浙江黄岩引进第一棵杨梅树种在雅坪村山头,杨梅共富的梦想就在文成和泰顺地区生根发芽。如今,从种植到销售,文成杨梅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成就了自己的IP品牌,一颗颗杨梅的成长承载着文成地区几万户农民的希望。

    图为实践团成员探寻程克报老先生事迹。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宇昕 摄

    在与鳌洋村书记魏为军的交流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珊溪镇政府常邀请杨梅种植方面的专家前来授课讲解经验,村中杨梅种植大户常去交流学习。魏为军提到:“政府对我们种植户也是有保护政策的,村里有不少农户给自己的杨梅树投了保险,一旦杨梅遭受暴雨等恶劣天气,都能获得一定赔偿,减少了种植风险。”这为杨梅种植户的收入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

    同时,村中设立有杨梅种植合作社,目前已有多家农户参与,在珊溪镇党委政府的引导支持下,当地多个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组织了杨梅红党建联建,在杨梅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都有了自己的标准。同时有共富工坊帮助农户们在电商直播平台打开杨梅线上销路,实现线上线下双向拓宽。如今的珊溪镇杨梅产业已经从单打独斗的散户种植模式转变为集体协作的经济模式,形成了有规模、有保障、有销路的全新产业态势,?出了一条属于珊溪镇人民的特色稳健的共富道路。

    图为鳌洋村村书记魏为军为实践团成员讲解该村杨梅种植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柳毅品 摄

    网格治理有妙招 基层治理换新貌

    实践团走访村落过程中,“1+3+N”网格治理模式被多次提及。珊湖村驻村干部毛星宇向实践团成员介绍,网格化治理是如今温州市基层治理的主要模式,“1+3+N”中的1指网格长,常由村书记担任,也就是“一肩挑”;3指的是网格长下设网格指导员、专职网格员与兼职网格员各一位。N指的是网格员管理下的微网格,常由热心村民来构成。“1+3+N”网格治理模式实现了从村干部到村民共同参与,人人有责的乡村基层治理新气象。

    “当一个地方发现火情的时候,通过村里的微网格通知网格员,网格员再向镇里报告火情,只需要不到5分钟,就可以将现场情况第一时间反馈给镇政府,以做出快速应对灾情的反应。”面对实践团队员采访时,毛星宇用森林防火的实例生动阐述网格治理模式的优势所在。网格化模式为基层治理中矛盾与社会性突发事件的出现预设了合理且高效的程序性处理模式,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全民参与到基层建设。实现基层治理权力下沉,让基层干部带着决策走到田间地头里去,走到人民中去,切实了解人民的实际需求,解决人民真正关心的问题,使人民有参与感、幸福感与获得感。

    图为珊湖村驻村干部毛星宇向实践团成员介绍网格治理模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卓帆 摄

    随着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推进,温州医科大学“健康‘医’共体”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通过探索文成县珊溪镇水源保护策略,发掘绿色致富经验,调研基层治理新模式,进一步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浙江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认识到新时代大学生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重要性,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奉献青年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