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国家级
媒体温医
  • 科技日报头版:我科学家发现“夜盲症”新致病基因
  • 作者:李禾    通讯员单位:科技日报   编辑:周建国   字数:   浏览:3349
  •     科技日报讯:浙江温州医科大学科研团队通过对248例散发或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DNA样本进行基因测序,首次发现了引起常染色体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高发致病基因——SLC7A14。日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子刊《自然-通讯》上。

        视网膜色素变性俗称“夜盲症”、“鸡盲眼”,是眼科中最常见的遗传性眼病,是导致成年人中途失明的主要原因。在我国预计有多达50万—120万名患者。患者主要症状为夜间视物不清、视野范围变小;随病情发展,白天视力也会随之下降,甚至失明。出现视网膜色素变性明显症状的一般集中在30—40岁年龄层。

        该研究成果第一作者、温州医科大学教授金子兵说,目前已发现的视网膜色素变性致病基因有70多个,对此的精确诊断一直是临床上的大难题,其基因诊断也是当前急需突破的科研重点。温州医科大学科研人员通过新一代测序技术,在患者中成功找到一个全新致病基因——SLC7A14,并通过对数百例患者筛查后再次发现4例同类基因热点突变。在针对基因突变进行体外细胞实验、斑马鱼和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等技术途径,详细验证了新型致病基因,并明确揭示了该基因突变可引起视网膜色素变性,进而严重影响视觉功能。该研究全部在温医大完成,学校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

        据悉,多年来,温医大科研人员在学校附属眼视光医院率先开展了视网膜色素变性门诊(遗传眼病专科),并取得较好疗效。此次揭示了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关键致病基因,并通过生物学技术系统分析了基因突变的功能,为该病的临床精确诊断、基因治疗和药物干预等奠定了基础。由于该基因引起的疾病十分严重且发病较早,已引起国际上高度关注。

        链接地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