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 教育国际化(温医要闻)
新闻专题
  •  一样的护生,不一样的成长
  • 作者:周莲 金伟琼 张盈 朱婵辉   来源:护理学院   编辑:陈伟   浏览:10064
  • 编者按:

    20106月,国内首个护理学专业的中外合作本科项目——我校与美国托马斯大学合作举办的护理学本科教育项目(中外班)获国家教育部批准,并于2011年正式开始招生。目前中外班共有201120122013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各两个行政班,总共在校生176名。这个群体是怎样的,他们的学习生活有哪些不同,带着这些的疑问,记者近日采访了一些同学和老师。

     

    “几乎每门课都要讨论,有时外教会让我们持续讨论整整一节课。”“社区实践很丰富,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制作各种paper。”“外教要求很严格,很多人一开始都很不适应,觉得很累,但渐渐地,大家都觉得很有收获、很值得。”……

    相比于其他同学,他们同样学习在医大,生活在医大,相仿的年龄,同样的青春烂漫、个性张扬,却有着不一样的成长经历。

    “互动与交流让课堂更加丰富”

    “我们自由组成几个小组,chris(外教)会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主题,所有组员一起合作将这个主题在课堂上用英文和表演诠释出来。”谈到《高级英语视听说》的课堂,2013级中外班的孙谦十分兴奋。“有的小组的主题是wedding,课堂上就会上演中式婚礼和西式婚礼;有的小组谈的是restaurant,同学们就会扮演敷衍的服务生和疯狂的顾客……”相比于学妹,已经上了七八门外教课程的2011级张思思就显得“淡定”多了,据她回忆,几乎每门课都少不了讨论,“有时候外教会让我们整整讨论45分钟,每个小组都要派代表交流讨论成果,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除了情景演绎和讨论交流,同学们还时不时播放自己拍摄的视频,展示自己制作的海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提问。从护理学院教学办了解到,托马斯课程的教学不同于国内的教学,其课堂特色鲜明:课堂的主体是学生,特别鼓励学生的自我展示,讨论与展示几乎占据了近半数的课堂教学总时间。同学们通过课外的准备,在课堂讨论中抛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佐证,在观点的不断碰撞中收获体会;相比个人“单打独斗”式的学习,美式教学中更注重的是团队合作,引导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得到支持,在相互影响下共同进步,这也让课堂教学本身丰富了不少。

    “观察与体验让实践更加深入”

    托马斯非常注重体验式教育与开放式教育。对于这一点,张思思很有发言权:“外教的花样多多,课外的实践包括参观社区、做义工、到医院实习、体验亲情等等,要做的作业也是五花八门,包括做PPT、写paper、拍视频,准备课堂上的自我展示等等,层出不穷。”Hazel Reece教授上的社区护理就很有代表性,她要求每个小组进入一个社区做一个windshield survey(挡风玻璃式调查)。“我们走进社区,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社区的环境、人口、健康状况、医疗条件等诸多情况。”思思笑眯眯地说道,“我很喜欢这样子的学习方式,收获了很多无法从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

    大一寒假时,2012级的王珍妮带着外教布置的亲情体验任务回到家中。“当时,妈妈做完甲状腺手术正住院。手术后饮食要注意哪些、生活起居要注意哪些,我都一一向护士询问。替妈妈翻身、拍背、擦浴、喂食流食……许多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我都掌握了。”母亲出院回到家中后,她还承担起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珍妮说:“在写亲情体验日记和报告过程中,我头脑里反复出现当时的画面,我感觉自己观察和体谅家人的能力有了提升,似乎一下子长大了很多。”对于2011级的金汀汀来说,“亲情体验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陪伴父母,对待他们也更加有了耐心。”

    除了亲情体验,中外班的同学每人还被要求走出校园,结合护理专业参加5天的社会实践体验,可以是在社区做义工,可以是在医院做见习等,实践过程中详细记录每日的工作、想法和收获,形成中英双语的完整体验报告。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在急诊室实践的时候,我面对过鲜活的生命突然消失,才体会到救死扶伤的责任,这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职业理想。”

    “压力与付出让成长更加充实”

    完成四年的学习,所有课程的平均分达到75分,并通过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才能拿到托马斯大学的学位证书,这是所有中外班学生面临的共同压力。“万一达不到要求,拿不到证书,不仅对不起两万一年的高昂学费,也没办法在就业时有直接的竞争优势。”2013级的杜泽辉说,“身边不少同学现在已经感觉到这个压力了。”

    打开本学期2011级中外班的课表,除了周日一天和周六上午,其他时间基本被排得满满当当的:周一晚《灾难护理》、周三晚《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周四晚《康复护理学》、周五晚《护理研究和循征护理》……“白天也基本是满的,这简直是要抓狂的节奏。”不仅如此,具体到外教的每一堂课、每一次实践、每一份作业,同学们都明显感觉到了压力。 “外教都很重视时间观念,几乎没有人会迟到或者逃课。可以请假,但却不能无故缺席!对于迟交作业的学生,一部分的平时分就被扣除了。”“每次实践都必须要认真写日记,记录实践的点点滴滴尤其是收获与体会,满满的三五张纸是基本要求。”“三个连续的单词就算引用,case study需要至少3篇文献,final paper需要至少6篇文献……”……“每个人的作业都不一样,一定要自己亲自做,一定要全弄懂,否则就会出丑。”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担忧”。

    “下课后面对一叠叠厚厚的学术性英文论文,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查阅文献,写paper。”2011级章芳芳有些无奈地说道,“但在国外也是这样的,托马斯的老师并没有因为我们是中国学生而对我们降低要求。”“一个学期下来,我查看的文献少说也有两三百页,这还只是筛选之后最终被写进paper的。”“现在一打开word写材料,12号、New Romas,两倍行间距,页眉页脚页码,边距之类的都会很自然地先设定好。我现在做文字处理时也特别顺手。”不少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了视频拍摄、编辑技能,以及海报策划制作技能,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也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到了国外护理专业领域的一些新理论,如辩证思维、询证护理等等,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也开阔了眼界。”芳芳说,“相比于国内课程的考核,外教的很多课程期末考试占的比重基本在20%-40%,平时经常会有quiz以及各种作业,我们在认真完成的过程中,的确也使大学的学习生活充实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进取与团结让集体更加温暖”

    “中外班的很多同学都很积极进取,这可能跟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敢于表达和思维活跃的特点有关系。”据护理学院团委副书记金伟琼老师介绍,目前护理学院学生会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骨干来自中外班,她们积极活跃,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与见解,也积极维护中外班的形象与荣誉。

    在辅导员吴东方老师眼中,中外班还特别团结。“前不久举行的学校主持人大赛中,我所带的2012级中外1班的李忆进入决赛,全班同学基本都去现场加油,大家互动得很好。同学们广泛发动网络投票,最终帮她获得了最佳人气奖。” 除此之外,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成立牵手协会进行社区志愿服务,参加写作大赛、微电影大赛、演讲比赛等等,成为护理学院学生群体中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中外班的同学入学后,托马斯大学为他们发放了印有托马斯校徽和标志的校服、笔记本、水杯、学生证、名片以及印有学生本人和父母名字的3本台历。“我们参加集体活动时,经常会穿着统一的校服,感觉特别棒。”2012级楼璐梅说,“不少同学会把托马斯的物品保管好,甚至带回家珍藏起来。”“校园里看到谁穿着托马斯的校服,自习室里看到谁在用托马斯的杯子,我们就会说:‘咦,托马斯的。’”谈到这些她们的“专属”,思思和珍妮兴奋地异口同声。“我们在学习、实践中有很多的相互配合,同学关系都不错,感觉这个集体挺温暖的。”在孙谦的记忆中,感恩节和圣诞节时,她和同学们到外教家中做客,一起感受西方文化和习俗,共同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很值得回味……

    今年4月,我校与托马斯大学就继续开展此项目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从2015年开始计划每年招收120人,在课程设置上,继续实行“4+0”的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我校学习,双方根据各自的教学要求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联合授课,其中2/3课程由我校承担,1/3课程由托马斯大学派遣教师来我校授课。目前,学校正着手准备新协议的辅助支撑材料等报教育部审批,期待着有更多的同学成为这个项目的受益者,在国际化的课程体系中成长、成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