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校园纵横
校园纵横
  • 文化
  • 作者:叶少芳   供稿单位:新闻中心   编辑:叶少芳   浏览:2260
  •  

    在电话的另一头,这位温医社团联动感手工艺站创始人朱倩颖用平实的声音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钟爱的手工艺品制作。“大学里,我用业余时间制作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这个过程让我明白了怎样做一个生活的有心者,怎样善于发现美,并勇于尝试”,朱倩颖颇有感慨地说。护理专业的她,是校园里流传的一些精美手工艺品的制作者和传授者,也是用心观察事物欣赏生活并制造乐趣的社团奇人。

    正奔忙于医院实习的朱倩颖能制作纸艺、丝袜花、拖鞋、饰品,还能手绘、雕刻和蜡像“克隆”等,看到精美的手工艺品,她会眼睛发亮会痴迷,会琢磨其制作过程,碰到心仪的手工制作,她会执迷到非要把它学会不可。上天给了她一双灵巧的手,还给了她细心观察生活的眼睛。每次逛街,她都喜欢到处看各种摆饰,看到好玩的就回来自己琢磨着拿材料来做。而且材料都来源于极其简单的用品,有些还是对一些生活用品和饰品的回收利用。同寝室的同学笑言:“她都快成垃圾回收站了”。

    朱倩颖从小爱画画,且学习得不错,长大后她兴趣来时也会时不时地画上几张,同时,她从小还对手工制作很来劲,在劳技方面的表现得到不少老师的认可。进入大学后,因为心灵手巧,同学们时常会找她帮忙做各种礼物的包装,因为她能用蕾丝、纸花、丝袜、回形针、水晶珠等各种材料做出有独特风格的外包装,让人惊喜不已。有一次,朱倩颖寝室的门锁坏了,因为室友们着急,她居然尝试着用铁丝把它修好了,同学们都很惊讶,纷纷建议她去创立一个协会。大一时候,一次去泰顺某镇支教扫盲实践,因为天气炎热,她发挥专长,教当地的孩子们制作拖鞋、扇子等,而且有一晚,有两个孩子一起过生日,她当场花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水晶珠子和回形针给他们做了两只手链两对耳环,孩子们喜不自胜,都好奇地争着要学。此后,朱倩颖回到学校,便下定决心成立动感手工艺站,让更多的同学和她一起制造快乐。刚于今年11月份退站的她曾经带领100多位会员制作过很多精美的手工艺品,并用硬质石膏、蜡、印模材等材料“克隆”手足、五官及珠子,用肥皂雕刻成水果,用回收的一次性筷子做成笔筒、小房屋、盘子架、水果蓝等,然后再组合成各种摆饰。曾为学校团委、社团联的很多活动做过舞台设计和布置,还联合温州其他高校的社团协会举办相关的比赛,交流经验。

    对于雕刻,朱倩颖显得很兴奋,她说“我们都要先构思好,要先想好各种数的比例”。依据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的和谐理论,朱倩颖在雕刻里玩得很开心。讲起学习“中华一绝”米雕,朱倩颖更是感觉受益匪浅。有一次,在瑞安老家,她看到一个手艺人在街上现做米雕,她很感兴趣,便请求那人教她做米雕但受到了拒绝,她就候在旁边,等着有人来买米雕,站着足足看了三四粒米被精心雕刻的过程,但这需要技术、特殊的材料和工具,一时独自无法完成,回去后,她脑子里就有了米雕情结,对米雕一直念念不忘,经常上网搜索关于米雕的工艺制作资料。读大学后,有一次在茶山镇上,她又欣喜地遇上了另一位米雕手艺人,她又痴痴地站着观察人家是怎样雕刻的,并将它与原先看到的留在脑子里的雕刻过程进行比较,发现制作过程大同小异,而且制成品也相似,都很精美,于是她又虚心地提出学习的请求,手艺人先是觉得不可思议,但最终许是被她的学习诚心感动,答应了教她这一绝活。朱倩颖在手工方面悟性高,很快就学会了,她从这个艺人那里买了些必须的材料,如防腐油等,然后回到动感手工艺站里教会员们做。为了节省经费和耗材,也为了环保,她绞尽脑汁地想出了好办法,用回收的一次性筷子做成专用工具,然后利用原有的雕刻刀,就这样,很多会员在这里完成了令自己满意的米雕“杰作”。

    朱倩颖笑着说自己从来不佩带自己做的东西,因为她把每一样自己亲手做的手工艺品都看成是宝贝,是用来欣赏和陶醉的,但每当有同学对她的这些东西爱不释手时,她还是会慷慨且“骄傲”地赠送他们,因为她想这能让别人也从中得到快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上一篇新闻:活动
下一篇新闻:第二临床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