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校园纵横
校园纵横
  • 念北上抗日挺进师,传革命精神再出征
  • 我校暑期实践队走进“浙江延安”山门镇
  • 作者:文/叶静思 图/刘乞学   供稿单位:第二临床医学院   编辑:卞成德   浏览:3292
  • 2018年正值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誓师大会召开80周年,时代几经变迁,红色基因代代相传。7月24日,第二临床医学院的“青禾向阳,医脉相传”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素有“浙江延安”之称的温州平阳山门镇,寻访革命圣地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感悟红色文化。

    通往纪念碑的陡峭阶梯,似在向我们展示革命道路的艰险,需要有坚定信念,有工农红军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的无畏精神,以顽强毅力去征服险途。“这个纪念碑立于我出生那年,为纪念工农红军挺进师出发北上抗日60周年而立。如今我也已20岁,在和平年代长大的我们,要更珍惜美好生活,并学习传承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实践队由出生于1998年前后的大学生组成,他们如青青禾苗,向着朝阳,朝气蓬勃,来到红色圣地,立志传承革命精神。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是他们来到山门的重要一站。跨过北上抗日出征门,这群青年立志向先辈学习,踏上他们自己为理想奋斗的出征路。80年前,先辈们在这里出征北上抗日;80年后,同学们在这里踏上新征程。虽然征途不同,但精神不变,代代相传传。

    同学们将精心制作的白菊花献于纪念碑前,朵朵白菊献哀思;集体静默三分钟,缅怀先烈的革命事迹。随后同学们认真阅读纪念碑后的系列花岗岩碑铭,上面有邓小平、叶飞、苏步青、张文碧、余龙贵、舒雨旺、沈鹏等数十位国家领导人、革命前辈和题词。“中华儿女们永远记着,你们的幸福是先烈们用血换来的。”邓小平的手书题词令在场的同学感悟颇深。


    “从紧闭的门窗间望去,干部学校纪念馆的桌椅陈旧,一间教室只有一块窄小的木质黑板,墙上还挂着带红五星的粗布制书包……”参观的同学看着过去,触摸历史。粟裕校长将生前的眷恋留在了他的第二故乡---浙南抗日根据地,“在我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这位彪炳史册的大将,终于魂归家园,以精神鼓舞后辈,令人肃然起敬。

        在不懈奋斗中延续红色血脉,新时代青年学子更应深扎信仰之根,以史鉴今育人,在实践砥砺中厚植红色精神。“青禾向阳,医脉相传”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山门开展听老党员讲革命故事、访中共浙江省一大旧址、忆改革历程展望未来等活动,领悟革命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激励青年学子积极奉献的实践中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