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社科中心研究员刘石吉应邀来我校作题为“传统中国城市特征与近代通商口岸的兴起”的讲座,社会科学教学部相关负责人、教师及部分学生参会。
刘石吉围绕中国历史上的城市与城市文化、通商口岸体制的形成、通商口岸的影响作用及其限度三个方面进行主题演讲。刘石吉旁征博引,在广泛引用两岸三地鲜活典型的史学故事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世界发展大势,拓展思维,生动活泼地展现了传统中国城市的独特特征与近代通商口岸的体制面貌。他认为,中国的城市空间结构可分为T字形、π字形和开字形,城市发展有古都型、运河型和口岸型三种类型,经过古代城邦的兴起,郡县城市的兴起,坊里制度、定期市及市镇的兴起,市舶贸易港及河港的兴起,1842年后的通商港埠的开放五个阶段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传统的中国城市经济文化,呈现出城乡连续体、没有明显的城市优越感与城市特质、大批中小都市的兴起等特征。接着,他介绍了中国通商口岸的体制是受中国近代被迫签订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与租界,自开的通商口岸,以及历史上对外贸易形成的海关等方面影响而形成的。他特别指出,传统中国城市的特征与通商口岸体制的形成对中国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表现在:沿海城市与通商口岸是中国现代经济部门、沿海“商业革命”和新型商人阶层的兴起地,是中国近代改革思潮、革命人物的集中地,促进着近代市政管理、城市建设、公共领域的发展,影响了国内外学者对于西方列强经济侵略与帝国主义角色的评价。此外,刘石吉从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的比较中阐述了通商口岸制度的局限性。
在讲座结束后,刘石吉与现场的教师、学生就近代中国城市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切、深入交流,增强了在场师生对两岸三地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深化了台湾与温州区域间的学术交流。
座谈会前还举行了客座教授聘仪式,校党委副书记吕一军代表我校为刘石吉教授颁发了聘书。
中央研究院成立于1928年,是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也是现我国台湾地区最高学术研究机构,直接隶属于总统府。其最初宗旨为"实行科学研究,并指导、联络、奖励全国研究事业,以谋科学之进步,人类之光明"。研究范围包括数学、天文学与气象学、物理学、化学、地质与地理学、生物科学、人类学与考古学、社会科学、工程学、农林学、医学等11组科学。本次讲座有助于加强我校与台湾中央研究院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我校青年社科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成长搭建重要的学习、交流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