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生命的源动力。它推动着血液流动,为全身的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终产物,使细胞维持着正常的代谢和功能。可心肌细胞出了问题怎么办?怎样使心肌细胞再生?温州医科大学心脏再生研究所所长李鸣教授对此做了深入的思考,几十年来一直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期待有一天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造福人类。
探索生命 乐此不疲
“生命是伟大而又神奇的,生命中有许许多多的过程都是未知的,等着我们去探索。”源于对生命的好奇,李鸣在1977年成功报考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之后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但他对于生命的探索是无止境的,1996远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攻读博士,此后的十多年间先后在澳大利亚和美国从事关于心脏方面的研究。
李鸣有一颗探索生命的心,也有一双精巧细致的手。据他回忆,曾有一次给刚出生的小鼠心脏做灌注,然而新生鼠却只有1.3克左右,只有半滴水的大小,实验进行非常困难,最后他破除了种种困难成功了,在业内可以说他的技术是一流水平。这样精湛的技术是从不断的实践中得来的,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双休日,李鸣教授总是最早到实验室,最晚出实验室的一个,并且一年中有十个月都是在实验室中度过。
成功法宝 思想实验
谈到科研成功的法宝,李鸣教授有他自己的一套方法—思想实验,每次实验开始前,他都会在自己的脑子里转很多遍整个实验流程,设想会出现的困难和结果,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让整个实验更完美。如此一来在之后的实验中往往能够事半功倍,也更容易发现问题,这个想法其实来源于爱因斯坦对他的启示。
在实验中他融中国整体思维与西方分析思维于一体,颇富开拓性和创新性。对于糜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之替换酶)展开深入研究,在导师原来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糜酶在心血管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发现糜酶抑制剂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重要作用。不少媒体对此作了广泛的报道,中国的《生命科学研究快报: 糜酶抑制剂可促进心脏损伤恢复》也做了转载。日本Teijin 药物公司(Teijin Pharma Limited)因此进一步将糜酶抑制剂开发成为心血管治疗新药,现在处于临床研究二期。
栽树育人 报效祖国
“要使山谷肥沃,就得时常栽树。”要使我国的基础医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就得培养出一大批的高精尖人才。因此,自2014年回国之后李鸣教授拿出大把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对研究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他提出“做事要先学做人,做一个科学人”,研究生是从学生过渡到工作人员的一个阶段,在李鸣的研究所里,学生必须签到,做实验从设计到预实验到实验前准备再到实验记录,一步都不能缺,确保实验的“精确、量化、可重复”。此外,每周李鸣都会开一个文献报告会,目的是为了在文献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整个实验。
为了进一步研究心肌细胞终极分化现象,李鸣教授及其国际合作研究组对出生后的小鼠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其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著名的《细胞》杂志上。研究发现,在幼儿至青少年身体快速生长期间,心肌细胞有两个增殖生长高峰,从而完善了心脏的发育而满足了血液循环的需要。该研究为研究心肌细胞终极分化过程及其发生时间,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窗口,不仅打破了有120年历史关于心肌细胞在出生后很快进入终极分化而无法进行分裂繁殖的旧教条,也给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治疗的福音。
心脏再生研究在中国尚属起步阶段,李鸣教授所领导的心脏分化调控研究在国际学界位处前沿,属于国家急需紧缺的顶尖人才。李鸣教授及其团队有望在心肌细胞分化及其心脏再生研究方面获得重大突破,且有望将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将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始于对生命的探索,着于报效祖国。李鸣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中国梦,医学梦。心脏再生,造福人类,他的努力还在继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