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校园纵横
校园纵横
  •  老党员谢了武: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 作者:林一琪   供稿单位:附属第二医院   编辑:梁洁华   浏览:5133
  •  

    在附二院的门诊楼和住院部之间,有个幸福志愿站。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老人,带着慈祥的微笑,耐心地向前来咨询的病人解答所有的问题……他,就是医院里81岁高龄的老党员谢了武同志。

    谢了武,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位有着62年党龄的老党员。谢老有三大特点,一是嗓门大,作为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在支部生活会上,他传达中央文件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时,总是声音宏亮,铿锵有力;二是想法多,尽管退休20多年,但他的心里一直牵挂着医院,牵挂着工作,随时以一个患者的视角,为改进医院服务流程出谋划策;三是笑脸多,谢老笑起来的样子常让人觉得特别的温暖,这些人,既有他服务的病人,也有他共事过的同事们,更有那些加入志愿者队伍的后生晚辈。

    谢老常说,自己和志愿服务有着不解之缘。他是一名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孤儿,因此他一直以感恩的心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身边的人。1982年,年近50岁的他,作为浙江省第一批援藏医生,远赴西藏日喀则地区医院。在那里住的是铁皮屋,冬冷夏热,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由于长期缺氧,他的嘴唇和指甲都是青紫色的,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带队到牧区为牧民开展医疗服务。在雪域高原,生命显得如此脆弱,一次在去樟木口的路上突发雪崩,多亏司机及时刹车,他们才幸运地与死神擦肩而过。援藏两年时间,由于条件的限制,他几乎没有和家里人联系,甚至错失女儿出嫁时的美好瞬间。那天,他走了十公里的路,在邮局拍了一封“女儿 幸福 快乐”的六字电报,当这份思念和祝福转化成编码传到远方时,谢老偷偷转身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泪水,而这份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从此深深地埋在了他的心底。

    正因如此,即便是退休后,谢老的这份志愿情结仍旧延续着。在谢老家中,有一摞特殊的小册子。谢老幽默地称其为“红账本”。那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387名他帮助过的患者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谢老常会和他们通电话,了解他们的近况。5年前,王阿姨因患乳腺癌而变得郁郁寡欢,当时正在做志愿服务的谢老,以自己曾是一名癌症患者的经历鼓励王阿姨要勇渡难关,就这样一来二往,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两家人也处得像亲人一般。像王阿姨这样的患者,在谢老身边还有很多很多。

    从2013年医院设立幸福志愿站至今,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谢老每天坚守在这个幸福小站。从门诊咨询、就医信息、物品寄存到银行、公交查询等等,他一站就是一整天,直到双腿有点发颤,才选择坐下歇口气。有人曾经问谢老,这样的年龄为什么还要做志愿服务?谢老的回答很简单,他说,如果没有当年一家家的五谷杂粮,自己也不会幸运地活下来,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培养,自己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合格的医生,如果没有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关爱,自己也不可能在与癌症的数次抗争中取得胜利。而这一切的一切,正是他坚守志愿岗位的动力所在。

    而在年轻人眼中,谢老的事迹,比任何政治课上的正面教材都让人感触深刻。21岁的大学生李婷婷在志愿者日志上写下了这样的感言:看到谢老在这样的年纪,还有这股精神,特别受鼓舞。从今往后,我也要从身边点滴做起,帮助别人,充实自己。

    现在,像李婷婷这样的青年志愿者,每天都在不断增加,从2014年医院登记在册的2300名育英志愿者,到现在的6700余名,这成倍增加的数字背后,蕴藏着的正是像谢老这样的榜样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