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校园纵横
校园纵横
  • 《自然》子刊《Spinal Cord》报道护理学院压疮课题组研究成果
  • 作者:潘莹莹 金伟琼   供稿单位:护理学院   编辑:小玲   浏览:3125
  •     我校护理学院院长教授姜丽萍在《Nature》子刊《Spinal Cord》上发表Expression of cytokines, growth factors and apoptosis-related signal molecues in chronic pressure ulcer wounds healing”(《细胞生长因子及凋亡相关信号蛋白分子在慢性压疮溃疡愈合过程中的表达》)
    一文(IF=1.975,影响因子为1.975)。该成果由姜丽萍领导的护理学院压疮课题研究团队与本校药学院省重点实验室、解放军总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合作完成。这是姜丽萍继2013年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后,又一个重大的零
    的突破。

    压疮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见于急危重症及长期卧床患者。近年随着人群老龄化、住院患者率升高,压疮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压疮成因复杂,其机制及病因仍处于研究探索的阶段,目前压疮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因此,深刻理解压疮的发病机制将会极大地加深研究人员对压疮的认识,为今后压疮的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

    前期姜丽萍课题组已从动物水平对压疮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从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炎症因子、基质蛋白酶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此次研究人员分析了21位压疮患者,14位无急性创面患者,6位无创面患者的皮肤,通过检测分析临床III/IV期压疮、急性创面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炎症因子,生长因子及相关受体,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发现相比急性和正常创面而言,慢性压疮创面具有较高的炎症水平,胶原排列紊乱,伴随生长因子VEGFbFGF及其受体的表达减少,caspase-3诱导的过度凋亡,并提出这些方面可能是压疮晚期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分子机制。这一结果为慢性压疮的病因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思路,受到世界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认同。该研究论文结合了先进的生物技术 ,从微观角度探究变量间相互关系 , 为完善压疮机制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论文连接:http://www.nature.com/sc/journal/v52/n2/full/sc2013132a.htm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