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温医要闻
温医要闻
  • 揭疤栽花,我们在行动
  • 温州医学院大学生记者徒步温瑞塘河
  • 作者:洁华 郑晓瑜 杜白露/文 建国/摄   供稿单位:新闻中心、记者团   编辑:梁洁华   浏览:4441
  •  

    揭“疮疤”,栽“鲜花”,让人们生活在“花丛”中。温州市“揭疤栽花”活动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温瑞塘河边的“疮疤”是否已清除?是否已绿树红花?1120,温州医学院大学生记者团与温州网《草根播报》栏目联合组成“草根记者”队伍,徒步温瑞塘河沿线,记录塘河美丽风景,探访塘河人家,也揭露塘河仍然存在的“疮疤”。

    据悉,这是温州医学院第六届大学生记者节之重头活动,来自各学院、社团的大学生记者首次走出校园,体验社会记者角色,感悟记者社会责任。由50多名大学生记者组成的“草根记者”队伍兵分两路,围绕塘河治理、塘河绿道、塘河人家、塘河人物、揭疤栽花五个主题,边走边记录。

    上午,20多名“草根记者”来到位于蒲中路同人花园附近的塘河沿岸,认真听取了鹿城区温瑞塘河保护管理委员会管理科张宪对塘河治理情况的介绍。这里已不是过去厂房临河栏搭建,污物随意倒的景象。河边绿道整齐,绿树成荫,不时有行人走过,有孩童嬉戏,有居民休憩。“草根记者”们频频按着快门,记录下这和谐的画面。有的围着在长椅上晒太阳的母子,谈论塘河两岸近几年的变化;有的深入到附近厂房和企业,了解塘河治理后民企的改进。在商报大厦做了几年保安的蒋先生,欣然为“草根记者”们详细介绍了他眼中的塘河,同时他作为新温州人,也表现出了对塘河两岸明里暗里仍在倾倒污染物的担忧。

    中午时分,草根记者们又来到位于南郊乡附近的官渡河沿岸。沿岸的企业已对塘河“退避三尺”,河边不仅建起了绿化带,还有一条几米宽的公路。厂房附近的居民在绿化带的休闲椅上惬意地晒着太阳,不时还有小商贩吆喝着路过。“草根记者”们捕捉着这温馨的画面,也不放过对岸绿油油的菜地旁稍显碍眼的垃圾山和杂乱物。绿化带里树上晾着的衣服、裤子,也让“草根记者”们痛心。

    另外一组20多名草根记者”于下午来到温瑞塘河梧田段,在热心网友“守候沧桑”的带领下,沿岸行走。“守候沧桑”是温州永强人,从十几年前开始关注塘河沿岸的变化,曾多次徒步塘河。他一路走一路为“草根记者”们介绍沿岸风光和塘河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两岸的居民也热情地为“草根记者”们讲述他们知晓的塘河故事、塘河风俗。颇有“江南水乡”韵味的这一路,纯朴依旧,却是异常脏乱。在梧田城东街8号对面,有一个肮脏的露天垃圾场;在梧田街238号对面,一些煤气罐杂乱地堆放着,一些搭建的棚屋里养着家畜,污染物直接排入河中;在座落于大堡底村的古桥庆安桥河边,飘浮着生活垃极……

    这条曾经“日受千人拜,夜观万盏灯”的母亲河,这条现在让人见了避开走的“阴沟河”,让“草根记者”们感慨万分。他们通过自己的笔和镜头欣喜地看到了治理后塘河的变化,也感觉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要用我们的行动告诉大家,治理塘河仍任重道远,而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我们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力量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如是说。“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交际能力与沟通能力,走出校园,面对社会,我们以一个新闻记者的标准要求自己,追求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同时,我们也见证了塘河的治理效果,更深层次地了解到了环境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学着与自然和平相处,共建我们美丽和谐的家园。”来自护理学院的“草根记者”余小叶在记者手记中写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