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温州医学院茶山校区旭光厅举行的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剂工程研究基地揭牌仪式过程中,学校举行了简短的敦聘仪式。院长瞿佳代表学校向刘耕陶院士、王晓良教授、林文翰教授颁发了聘书,敦聘他们为温州医学院客座教授。
刘耕陶院士简介
刘耕陶教授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理学研究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教授1956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于同年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理室工作。1980年应邀去日本大正药厂合作研究六个月,1994年应邀去美国Rutgers大学客座研究三个月。1956-1971年先后参加过人参,抗关节炎,抗癌症,激素药理等研究。自1972年起专门从事抗肝炎药及肝脏生化药理学研究,对五味子,灵芝,丹参进行深入研究,创新成功研制肝炎新药联苯双脂,联苯双脂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卫生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和35届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金质奖,已在全国广泛应用达20年之久,被收载入1995年版中国药典。国内有多家药厂生产该药,又在韩国、印尼、埃及、越南注册成功,出口。经历十余年努力,他又研制成功国家一类抗肝炎药。至今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70余篇,主编《当代药理学》。培养博士、硕士生25人。现任国内外10种学术刊物的编委。曾获国家级有突破贡献中青年专家(1987)、首都“五一”劳动奖章(1990)和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1996)等。
王晓良教授简介
王晓良教授,研究员,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所长,北京协和药厂法人代表,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中心主任。1982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4年至1988年在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并从事一年的博士后研究。80年代末回国后,较早将膜片钳技术引入国内并建立膜片钳实验室, 建立完善了各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并将这一方法普及到全国,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因此而获得我国首届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和1998年“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十余年来始终坚持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研究方向,并与中药有效成分作用机理,疑难病病理生理机制,药物作用新靶点和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紧密结合。近年来主要研究脑缺血和老年性痴呆病理改变与中枢离子通道的密切关系,用分子药理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在国内外首次证实,脑缺血及β-amyloid损伤神经元及中枢胆碱能抑制可引起脑内钾离子通道Kv亚家族和Kir亚家族的基因表达改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转染、表达了多种通道亚型,作为新药筛选的新靶点和新模型。近年来还开发建立了Na/Ca交换系统的新研究方法,以此为新靶点,寻找新型抗心肌缺血药物。还建立了内皮细胞保护药物研究方法和模型。十余年来作为负责人共承担科研课题二十余项,包括 “973” “863”及“十五”重大专项等一批国家重大项目。主持着多项新药开发工作,作为主要发明人申请专利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参编著作十余部。1994年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8年获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1999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2002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现任“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药学学报”主编及“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学年鉴” 副主编,及“Naunyn-Schmiedeberg’s Archives of Pharmacology”顾问编委。
林文翰教授简介
林文翰教授于1990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毕业,1990-1992年北京医科大学做博士后工作。1993-1995年先后在巴西里约联邦大学、圣堡罗大学和日本东邦大学做客座研究员,1996年在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海洋生物实验室。现任中国药学会海洋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海洋生物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药品监督局新药评审委员,德国Jena大学,浙江大学客座教授。林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中药进行系统的活性研究,先后从药用植物中分离并确定了300多种化合物。近年来对海洋生物毒素的离子通道阻断、镇痛及其活性进行了研究。在国内外一级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1994年获得中国青年化学奖,2004年获得国家卫生部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科技部“863”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及中德科技合作等3个项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