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温医要闻
温医要闻
  • 校地共融共建,温医大与龙湾区搭建青年人才共育新平台
  • 作者:徐卓 叶星昊   供稿单位:团委   编辑:温彬彬   浏览:9283
  • 为深化拓展校地合作,推动青年人才共引共育,3月5日下午,“青年发展 智汇龙湾”温州医科大学—龙湾区校地青年人才共育签约暨“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温州人才公园举行。

    温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吕一军,党委副书记程锦国,党委委员、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李军红,党委委员、组织部兼统战部部长章成斌;龙湾区委书记、温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一富,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高博,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李明达,副区长、区政府党组成员彭锋出席活动。龙湾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永霖主持仪式。

    吕一军指出,向创新要未来,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将青年人才资源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用好用活“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不断探索思政协同育人新模式。一要顺势而为,持续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在人才引进、成果转化、青年人才共育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二要借势而进,不断创新思政育人场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三要乘势而上,全面激活青年建功热情,全方位推进人才工作,促成青年与城市共同发展的“双向奔赴”。

    周一富指出,龙湾是人才汇聚的高地、创新创业的乐土、品质生活的家园。他希望,龙湾区委区政府能够携手温州医科大学,借助医科大专业顶尖、人才荟集的优势,共同开展青年人才共育战略合作。强化在人员交互培训、实用技能锻炼、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地方支持高校发展、高校服务地方建设的典范,真正实现“双向奔赴”“双方共赢”。

    活动现场还进行了“龙湾区青年人才培养基地”揭牌、“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授牌、“大思政课”校外导师聘任、《校地青年人才共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大思政课”社区实践团队授旗等仪式。学校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和师生代表,龙湾区委组织部(人才办)、区委宣传部、区人力社保局、区卫生健康局、团区委、各街道主要负责人参加活动。

    “龙湾区青年人才培养基地”揭牌

    “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授牌

    “大思政课”校外导师聘书颁发

    《校地青年人才共育合作协议》签订

    “大思政课”社区实践团队授旗

    “非常感谢学校和龙湾区委区政府为我们青年学子搭建了这么丰富的基地和平台,我们将以‘大思政课’实践教育活动为契机,向校外导师请教学习,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温州医科大学学生代表贺雨菡说。据悉,“红色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共同富裕建设、发展成就观察、创新创业教育、职场就业体验”6大专题,43个“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建立后,将为温医大青年学子提供“可学、可感、可知”的社会实践教育。学生可前往实践教育基地参观、交流、学习;每年可参加由思政导师开展的专题思政宣讲;在创业就业、职业发展方面,由实践导师进行帮助和指导……

    仪式结束后,温州医科大学的60名学生骨干前往红色文化传承“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江南阀门和永昌堡(习近平总书记来龙湾足迹),开启实践教育第一站。同学们在特色产业调研中见证龙湾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感受龙湾深厚的文化底蕴。

    “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江南阀门

    “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永昌堡 

    下一步,温州医科大学将携手龙湾区委区政府,围绕国家战略导向和区域发展需求,通过宣教融合、资源融合、产教融合,不断深化校地协同创新机制,构建时代新人培育新格局。通过组织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育活动,设计贴近青年学生成长需求的六大实践线路,引导在校生利用节假日时间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参观学习、志愿服务、创新创业、职场体验等实践活动,用脚步丈量大地,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绽放火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