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当医生和专业心理咨询师,临床或心理专业的你知道自己在求职路上还可以做什么样的角色选择吗?
根据国务院和教育部有关规定,寄宿制学校或在校生数600人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必须配备专职校医;在校生数600人以下的,可配备专职或兼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至2012年,全市中小学要按在校生数600∶1的比例配足专职校医,寄宿制学校须配备专职校医2名以上。各级各类学校须设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职心理教师1名,兼职心理辅导教师若干名。校医主要承担学校公共卫生、食品卫生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心理教师主要承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和科研、接受学生个体当面咨询和热线咨询等工作。
为解决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的不足,温医作为当地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行业的排头兵,积极承担起了服务基础教育的功能,为基础教育排忧解难,保障高质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服务。这是高校与教育部门联手的一次新尝试和新实践,在省内尚属首创,对解决当前温州市中小学校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不足、素质偏低、专业水平不高、培养模式欠佳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校医和心理辅导教师培养项目在温州医学院就读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大学四年级学生中分流选拔为校医培养对象,2009学年定向培养计划90人;在就读心理学专业或辅修读心理专业的大学三年级学生中分流选拔心理教师培养对象,2009学年定向培养计划30人。2010学年和2011学年定向培养人数根据各地需求计划,可适当调整。选拔分流后单独编班授课。
陈作荣在启动会的讲话中说:“该项目的启动将从根本上提高温州中、小学健康教育和健康服务水平,促进温州基础教育的持续、协调发展,为温州乃至浙江高校的可持续提供范例,也为全省乃至全国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率先开创一条新路子。”
瞿佳在启动会上发表讲话,他说:我校紧密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培养多种规格与层次的人才,不断拓宽服务地方发展的领域。这次我们从临床医学专业分流出校医方向,从应用心理学专业分流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方向,既体现了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更是响应市政府提出的关于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具体举措。
据了解,新校医人才定向培养和中小学心理辅导老师定向培养仅是双方联手共建学校健康保障体系项目的一项内容,该体系项目还包括开展现任校医提高培训、特殊学校医疗综合服务和中小学生视觉健康服务等项目的合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