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温医要闻
温医要闻
  • 40年岁月如歌——75届校友毕业40周年回母校团聚
  • 作者:于建峰 /文 潘力/摄   供稿单位:统战部   编辑:姜小玲   浏览:6577
  • 1972年,一群曾经是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的年轻人,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单位推荐,进入温州医学院,成为我校招收的第二批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同学们被统一分配到县级医院和乡镇医院默默耕耘,他们多人已成为医学各领域的名医、专家、学者……

    四十年时光荏苒,四十年岁月如歌。919日,我校75届校友迎来了毕业40周年相聚的日子。100余名校友从祖国的大江南北以及美国、荷兰、西班牙等世界各地赶来温州,团聚在阔别已久的母校。他们握手、拥抱、问候……相互倾诉分别后的苦乐与思念。当年懵懂的青涩少年,如今已年逾花甲,两鬓斑斑。    


    75届校友40周年同学会在茶山校区旭光厅召开。校长瞿佳代表学校对75届校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于校友们为母校赢得的荣誉、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对母校的关心和支持,他表达了崇高的敬意与诚挚的感谢,并介绍了学校近年所取得的成绩。

    部队学员刘殿勤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说:“当年我们从工农兵各条战线齐聚母校,建立了情同手足的同窗情谊。毕业后经过多年的磨砺与努力,大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可以很自豪地对母校说: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培养教育,我们没有忘记您!”

     

    校友们畅谈四十年来难忘的师生情、同窗谊、母校恩,共同追忆峥嵘岁月。

    上世纪70年代初仍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简朴的教学设施和艰苦的学习生活当时成为同学们共同的记忆。“上解剖课时,天气非常炙热,殷嘉孟老师在拥挤的解剖室手把手为大家做示范,讲解十二对脑神经,热得汗流浃背,却只有一把纸扇解暑,浓重的福尔马林气味呛得他涕泪直流。”曾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的张启瑜校友回忆道。在当时,哪怕上一堂普通的课都要克服重重困难,没有教材,老师们就自己写;没有图谱,老师们就自己画,钱礼教授的经典著作《腹部外科学》就是在这个年代应运而生的。

    “我们经历的拉练,是其他届的绝大部分同学没有经历过的”——他们打好背包从温州坐船抵达瑞安,再连续步行一天一夜,走到文成的峃口村,休息时就打开铺盖直接睡在马路上。途中,年长的同学照顾年轻同学,来自部队的同学照顾地方的同学,相互搀扶,嘘寒问暖,无一人掉队,圆满完成了拉练任务,增进了同学们的深厚情谊。

    谈起恩师,每一位校友都滔滔不绝,言语中满载着对老师的崇拜与敬重。“现在我抬起的双手就是输卵管,我的身体就是子宫”,恰切的比喻,形象的教学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每一堂课都那样引人入胜,下课铃声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响起。“当时的每一位老师对我们都非常严格,老师们经常对我们讲,当医生是跟生命打交道,虽然学制只有三年,你们三年时间要学五年知识,当医生没有过硬的本领是当不好医生的!虽然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些话我一辈子都记在心上,一刻也不敢松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芳雪校友回忆道。

    戴上金灿灿的纪念校徽,校友们漫步在茶山校区金秋美丽的校园,纷纷感叹母校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优美,教学条件优越,从当初只有几百名学子的学校,到如今发展为拥有2万多名学生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作为温医人,校友们为母校感到骄傲和自豪,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