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从指尖悄然滑过,怀着希望与期盼,我们迎来了崭新的2015。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过去的一年里,医大人意气风发,在自己的岗位上拼搏奉献,用智慧和汗水共筑医大发展,喜报频传,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再结硕果,教育国际化发展如火如荼,校园文化活动呈现蓬勃生机,师生先进典型引领校园新风尚……
回眸2014,让我们共同打开过去一年值得纪念的画面,重温精彩与感动。
2月26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召开。我校从2013年7月开始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校24个党委(党总支),457个党支部,7800余名师生党员参加,取得了初步成效。省委第21督导组副组长楼玉宇对我校下一步巩固和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要求,强调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要求上来,以认真的态度、有力的举措,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在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作为温州市9位全国人大代表之一的瞿佳校长,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一起,聚焦民生、共商国是。他提出了预防伤医事件应将医院划入公共场所管理、建立农村社区全科医生“县管乡用”管理新机制、亟待针对遗体捐献专门立法、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四个议案、提案,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健康报、浙江日报等各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3月,浙江省教育厅公布“十二五”期间第二批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名单,我校申报的药学一级学科名列其中。这是我校继临床医学重中之重一级学科之后,获批的第二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是我省根据长期发展战略与社会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
3月28日,附属第一医院与联想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温州医科大学联想智慧医疗研究院”,共同打造“智慧医疗”航母。依托信息化手段,附一医创建独具特色的“多渠道预约、实名制就医、自助机服务和多途径预存结算”模式,系统地改善了患者的就医流程和就医体验。今年,附一医荣登“2013中国地级(含副省级)城市医院竞争力100强排行榜”季军,并成为全国第一家被授予“中国医患友好度示范医院”称号的医院,还入选了“中国健康服务公信力排行榜三级甲等医院公信力”百强榜单,获得中国健康产业界首个医院服务创新“奇璞奖”。
附属眼视光医院、眼视光学院科研团队首次发现引起常染色体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高发致病基因SLC7A14,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子刊《自然-通讯》(影响因子10.015)。这是第一个由国内研究人员独立发现的常染色体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致病基因,标志着我校在相关研究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此外,今年我校研究人员在眼科疾病、免疫学、糖尿病、肾脏再生、肠癌疾病、帕金森病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在《美国科学院院报》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为学校谋求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提供重要支撑”。4月10日,学校召开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会议,制定教育国际化“三步走战略”。今年,学校与国(境)外院校签署合作协议24项,新增8个境外合作院校及单位、12个学生长短期交流交换项目、3个博士留学项目,并承办多次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创新合作模式,全面推动教育国际化进程。
5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一行来我校调研视察,并对我校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把全科医生培养摆到更重要的位置,形成大医院之外的全科医学教学平台;二是在卫生经济学、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食品安全和营养学等国家紧缺的几个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方面继续创新;三是进一步加强医联体建设,进一步发挥“国标省统县管乡用”模式的作用,为建立面向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做出贡献。
5月,李校堃教授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第一批教学名师,成为医药卫生领域全国仅有的7名入选者之一,这是我校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今年学校人才队伍工作成效明显,李校堃、吕帆入选省首批卫生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梁远波入选浙江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眼视光专业技术团队荣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鲁新成、余方友、张维溪、吴文灿和陈蔚等5人入选省卫生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5月,药学院沈晨杰同学(左图左一)入选浙江省第一届感动校园人物。大学四年,他发表SCI论文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和国赛两个一等奖,最后被浙江大学录取免试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今年,我校学子在科学研究、道德品质、社会实践、创业创新和自强不息等方面充分展现了医大学子的风采,陈梅获得2013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姜学文获得2014年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韩龙获得浙江省“美德学子”提名奖。
7月16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审核通过我校第一批首轮录取数据。从今年我校浙江省第一批的投档结果来看,学校生源质量显著上升,理科投档线居全省省属高校第1位,文科投档线居全省省属高校第3位。其中,我校浙江省第一批理科投档分为643分,高出省控线46分,投档名次号上升至14485名。浙江省第一批文科投档线为648分,高出省控线27分,投档名次号上升至3645名。
7月22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以《“生命相随”吹响爱心集结号》为题,刊登了我校开展的医疗公益活动。一直以来,学校利用自身的学科特色和医疗资源,着力发展慈善公益文化,精心打造慈善公益文化品牌项目。“血液银行”项目入选教育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医米阳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荣获全国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e+人”关爱失独者项目入选“圆梦中国”大学生微公益项目全国百强,“健康巴士”项目获中国红十字青少年社会实践立项资助项目。
7月底,我校茶山校区生物医药科研楼主体结构顺利结顶。生物医药科研楼工程于2012年8月10日开工建设,南楼于今年4月23日结顶,北楼则在今年7月29日结顶。项目主体结构结顶后,将进入内外墙粉刷及室内装修阶段,预计整体工程将于2015年5月竣工。生物医药科研楼的建成,将为本校师生的生物医药研发与实验实习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和发展平台。
8月2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正式挂牌,这是全省首家非公立医院成为大学附属医院。温州康宁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和股份制民营医院,其精神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温州医科大学与康宁医院的深入合作,将为学校申请设置精神医学专业奠定基础。
9月16日,学校在茶山校区旭光厅召开2014年全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在国际化视野下研究和探索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深入分析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状态,挖掘教育优势和潜力,厘清问题,抓内涵建设、促质量提升,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综合水平。会议听取了2014年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专题报告,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巴德年教授,美国视光学高等教育学会主席、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视光学院院长大卫·黑斯教授等国内外专家做主题报告。
9月23日,学校召开教师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如何培育好老师,争当好老师”展开讨论。当月,学校下发《中共温州医科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以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今年,学校涌现出了全国、省市优秀教师,市师德楷模以及省“三育人”先进集体和个人等一批先进典型。学校新闻网推出“争当好老师”专题,受到师生广泛关注。
10月,学校出台《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中领导班子的集体责任、班子成员的个人责任和落实纪委监督责任的具体要求,并相应提出落实“两个责任”的各项保障措施。同时,《意见》提出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其他副职根据工作分工,承担其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意见》还要求附属医院党委(党总支)要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医院院长对医院廉政建设、行风建设负主要责任。
10月11日,学校召开章程制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我校章程制定工作正式启动。大学章程是一所学校的“宪法”和“基本法”,是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旨在促进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科学发展。根据工作安排,我校将在2015年6月前完成章程的制定工作,制定出具有时代感、彰显学校特色、经受起历史考验的大学章程。
11月4日,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终审决赛结果揭晓,我校4支团队入围,取得2金1银1铜的历史最好成绩,位列全省第四。此外,在第五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中,我校学子林海华、吴文瑞、王清清、姚玲玲组成的参赛队勇夺团体二等奖,取得浙江省参赛以来的历史最佳成绩。
11月下旬,学校启动基础文明养成教育活动。活动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好学生”为主题,以基本礼仪礼貌和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坚持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相结合,集中活动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从今年11月下旬开始到明年4月上旬,在学习区、食堂区、学生社区和其他公共区域依次集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12月5日,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医药类专场招聘会暨温州医科大学2015届毕业生招聘会在我校茶山校区举行,近300家医药单位为省内外5000余名2015届毕业生提供岗位6500余个,当天400余名毕业生成功与用人单位签约或达成就业意向。根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近2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校风学风满意度连续2年位居全省本科院校第一,专业就业相关度、职业稳定度、升学率、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等核心指标排名全省本科院校前3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