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温医要闻
温医要闻
  •  流动的口腔医院:口腔医疗车下基层 健康送上门
  • 作者:冯丹丹   供稿单位:口腔医学院 附属口腔医院   编辑:吴旻月   浏览:4330
  • 为了将口腔医疗服务真正走到群众身边,2011年8月,我校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花费百万引进了全省第一辆、也是目前唯一一辆口腔医疗车。这台车外观与普通大巴车没有什么区别,内部却别有一番天地:车上设备都是“原装进口”,配备了两张意大利的牙科综合治疗椅、芬兰的X光片牙机、美国的三次预真空灭菌器等全套口腔治疗设备和器械。有了这辆医疗车,口腔医院的医师们能更切实地将慈善事业深入山区、贫困村镇、社区、厂矿,偏远地区的唇腭裂患儿不用再跋山涉水到市区接受检查和治疗,市民们也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星级口腔医疗服务。

    自2011年引进口腔医疗车至今,该院已经开展了近五十场免费义诊,活动触角深入苍南、乐清、龙湾、鹿城、瓯海、平阳、瑞安、泰顺、文成、永嘉各县市区及偏远山区。

    口腔医疗车初体验

    口腔医疗车首次亮相时,不少市民为体验一把在车上做口腔治疗的感觉,早早地在医疗车旁排队等候。第一位在车上接受免费口腔体检的市民王大妈说,早上买菜路过时,看到工作人员正忙活着为这台大家伙做“热身”,想想自己牙口也不好,但因嫌去医院排队挂号麻烦就一直拖着,今天恰巧遇上了口腔医疗车,当即决定要体验一次送上门的口腔医疗服务。

    王大妈躺上牙椅,口腔修复科医师杨静远调整好椅位,拉过牙椅灯,开始仔细地为王大妈检查口腔环境,并时不时与王大妈讨论病情。王大妈的口腔问题在她自己看来都是些小问题,就是吃不得硬、冷的东西,但杨静远查出了根本问题,即王大妈患有一定程度的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几颗缺失的牙齿也急需镶补等。针对这些问题,杨静远为王大妈进行了简单的初步治疗,并给出了详细治疗方案,还向她讲述了正确的口腔护理及保健知识。接受完治疗的王大妈从牙科医疗车上下来后满意地告诉排队等候的市民们:“都是专科医院的专业医师,放心又方便。”

    医疗服务送上门

    2011年12月13日,口腔医疗车开进瑞安林垟镇西湖村,为这里的14位孤寡残疾老人提供口腔筛查服务。这14位老人来自林垟镇上的三个敬老院,常年受无牙、病牙之苦,且身有残疾、行动不便,无法到市区进行口腔检查。

    第一位接受检查的是69岁的胡乃孙老人。下排无牙的她买了副假牙,哪知却是个能看不能用的“绣花枕头”,一吃饭就掉。“她身体本来就不好,没牙吃不了饭,营养跟不上,连走路都有困难。”陪她来检查的女儿愧疚地说,“幸好医疗车能够开到我们这个地方来,不然,我妈妈还是会因为身体不好、腿脚不好而耽误治牙!她的假牙用了几年,我们都没察觉到什么,今天一检查,她才对医师讲了实话,假牙老掉,她又不愿意麻烦我们这些子女带她去市区,怕折腾我们,怪不得她吃饭都吃不好!”胡婆婆的女儿既感激前来义诊的医师让嘴倔的胡婆婆说了实话,又心疼母亲因体谅他们子女忙而忍受牙病之苦。

    医疗车的到来,为这些老人送去了贴心细致的医疗服务,也让这个偏远的小村庄多了一分人间温情。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小陈是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启明部的一名学生。特殊学校根据学生们的先天缺陷情况,分为启音部、启明部、启智部三部。这里的孩子们因为他们的先天缺陷,几乎与外界没有接触,牙疼、长智齿之类的口腔问题自然没有被重视过。小陈从来没见过自己的牙齿长什么样,也不知道烂牙是什么样的,有时候牙疼,忍忍也就过去了。他的话让为他检查的医师忍不住泛红了眼眶。

    医师潘思思在为这些孩子进行检查的时候,感受颇深。她说,别看这些孩子有缺陷,但非常有纪律,一个孩子扶着一个孩子,即使人多也毫不嘈杂,很多小孩子还会问她:“医生阿姨,烂牙长什么样子啊?是不是很可怕?我保证以后再不会随便刷牙了,一定仔细刷牙。”对着这些孩子,随行的医师们更加温柔,希望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想到偏远的地区还有许多这样的孩子,医师们都觉得,即使自己再辛苦,也愿意随着医疗车为更多需要他们的人服务。

    据统计,仅2013年,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就组织动员各类口腔医护人员100多人次、社会志愿者300多人次开展“爱牙日”口腔义诊及科普宣教系列活动,免费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口腔知识宣教、口腔检查,给市民带去更多牙防信息,受益群众达7100多人次;对全市5所小学开展了口腔筛查工作,同时深入幼儿园、小学,向广大少年儿童开展口腔卫生宣教,引导他们培养健康的口腔习惯。该院将继续把这辆口腔医疗车开到需要它的角角落落,为弱势群体、老弱妇孺送上温暖人心的口腔医疗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